[发明专利]一种食品级白油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12629.X | 申请日: | 201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976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黄新平;甄新平;熊春珠;王雪梅;李静;李辉;朱路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67/02 | 分类号: | C10G6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丹;黄健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品级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食品级白油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使溶解有氢气的原料油与催化剂进行全液相加氢反应,生成反应产物;2)对所述反应产物进行气液分离,收集液相;对所述液相进行蒸馏处理,收集馏分,所述馏分为食品级白油;其中,所述原料油选自粗白油或者工业白油。该方法利用在高压下氢气在白油中溶解度大的特点,将液相加氢技术应用到生产食品级白油领域,充分发挥液相加氢技术的优势,节约投资、节能降耗,有效提高装置加工量和食品级白油质量,能够明显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白油制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食品级白油的制备方法,属于石油化工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食品级白油是普通白油产品经过进一步加氢深度精制脱除芳烃制得的特种矿物油产品,具有优良的光热安定性,耐黄变性能,抗氧化性和黏温性能,并且对人体安全无毒。食品级白油产品已成为食品加工、医药、日化和化纤等行业重要原料。近年来,随着食品工业、医药、化纤和轻纺工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白油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对食品级白油的需求量迅速增长。
加氢法是目前国际上食品级白油生产的主要工艺,其主要原理是采用高压加氢工艺,在一定温度和较高氢气分压力的条件下,原料油和氢气通过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时发生反应,深度精制脱除芳烃和加氢饱和的过程。食品级白油的关键指标(易碳化合物、紫外吸光度等)必须满足国家GB4853-2008食品级白油的标准要求。
液相加氢工艺技术是依靠溶解足量氢气的液相产品代替循环氢系统来满足加氢反应的需要,从而大幅度降低能耗的新型加氢工艺。由于取消了氢气循环系统,节省了循环压缩机系统、高分系统及其相应设备,可以大大节约投资和能耗。同时由于液相加氢技术可以消除催化剂的润湿因子影响,反应速度受动力学控制,提高了催化剂的反应效率,而且循环油的比热容大,反应器中绝热效果好,温升小,降低了非受控的裂化反应,有效延长了催化剂的寿命。因此液相加氢技术具有很多传统加氢无法比拟的优势。
公开号为CN 105087066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煤焦油全馏分液相加氢系统及方法,包括液相反应器和溶氢器,该煤焦油全馏分液相加氢系统及方法,设计合理、工艺过程可靠、安全性能稳定,大大提高了液相反应器的内部空间利用率,减少了设备投资,有效提高反应产物收率。
公告号为CN 105524651 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液相加氢生产超低硫柴油的方法和装置,通过增加二段加氢反应器和二段热高压分离器,柴油原料经过一段加氢后继续深度加氢反应,两段加氢后柴油中的硫含量降低到10ppm以下,提高了柴油产品的质量等级。
公告号为CN 103666546 A的专利提供了一种航空煤油液相加氢精制方法。根据本发明的航空煤油加氢精制方法,将氢气通过平均孔径为纳米尺寸的通孔注入航空煤油中,即使不借助于稀释剂或循环油,也能够将氢气高度分散并快速溶解在航空煤油中。并且,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对航空煤油进行加氢精制能够获得良好的加氢精制效果,得到的精制油中,硫醇硫含量能够小于10μg/g。
公告号为CN 102585899 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煤焦油的全液相加氢方法。本发明使煤焦油在全液相下进行预加氢反应和主加氢反应,该方法可以适用于高、中、低温煤焦油中的任一种或几种全馏分煤焦油的加氢改质,在加氢过程中可以有效抑制结焦、控制反应热,减少能量损耗,实现煤焦油加氢装置的长周期运转,同时可以降低整个加氢装置氢耗,减少压缩机投资,获得硫氮含量均小于400ppm的清洁石脑油、柴油和尾油产品。
公告号为CN 102876368 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柴油液相加氢方法。加氢流出物经过闪蒸,大部分硫化氢被闪蒸掉,同时精制柴油轻馏分也被分出,一方面降低了重馏分中硫化氢的含量,避免了硫化氢的循环富集,有利于柴油深度脱硫反应进行;另一方面减少了液相循环量,降低循环泵投资和操作能耗。
公告号为CN 1510110 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采用一段加氢法生产高粘度食品级白油的方法,采用非贵金属或贵金属催化剂,生产得到轻质或重质食品级白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126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重烃原料的加氢处理方法
- 下一篇:利用尾气循环煤气化生产的装置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