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以及电池组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08057.8 | 申请日: | 201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320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原哲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2/02 | 分类号: | H01M2/02;H01M2/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段承恩;张谟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以及 电池组 | ||
电池具备电极体、壳体、正极外部端子及负极外部端子、绝缘体以及连结螺栓,所述正极外部端子及负极外部端子中的至少一方的外部端子包括安装部和板部。所述连结螺栓具有棒状主体部和形成于所述棒状主体部的一端的凸缘部,并在绝缘体的顶部的至少一部分嵌合于凸缘部与板部之间的状态下紧固连结于板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的外部端子连接构造。另外,涉及构成电池组的各电池中的包含外部端子的集电构造。
背景技术
锂离子二次电池、镍氢电池等电池作为车辆搭载用电源或计算机、便携式终端等的电源的重要性逐渐提高。特别是,认为:轻量且可以得到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作为车辆搭载用的高输出电源而越发普及。在这种电池搭载于车辆并用作高输出电源的情况下,通常作为超过几十V或100V那样的高电压、高输出的电池组进行使用。电池组是利用适当的连结部件(以下也称为“汇流条”)将多个相同类型的电池(将各个电池称为“单电池”)各自的正负中的任一方的电极端子(外部端子)以单电池间成为串联连接的方式交替连结而构成的电池模块。
另外,要求搭载于车辆而进行使用的电池组对于振动和/或冲击具有高的耐久性。这样的耐久性对于利用所述汇流条连结、并容易受到由振动和/或冲击产生的外力作用的各单电池的外部端子、以及包括所述外部端子及汇流条的集电构造尤其重要。即,在来自于振动和/或外部的冲击施加于了利用汇流条连结的单电池群(即电池组)时,为了不会因冲击能量(由外力产生的负荷,即在电池构成部件内产生的应力)对包含外部端子的集电构造造成损伤、断裂等,需要在构造上花费工夫。关于上述内容,例如在国际公开第WO2013/030880中,记载有如下集电构造的例子,该集电构造在上下方向上的外力施加于了构成电池组的单电池的外部端子时,减轻施加于与所述外部端子连结的取出电极部的负荷(应力)。
发明内容
国际公开第WO2013/030880公开的集电构造是如前所述那样进行上下方向上的外力施加于了外部端子时的负荷减轻、但进一步谋求了能够使由于各种主要原因而以各种形态施加于外部端子的能量(由外力产生的负荷)降低的构造。本发明为了应对这样的要求而做出,提供一种具备如下集电构造(端子连接构造)的电池,该集电构造能够更有效地降低由于各种主要原因而以各种形态施加于外部端子的能量(由外力产生的负荷),并且能够提高所述外部端子的耐久性。
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的电池具备:电极体;壳体,其收纳所述电极体;以及正极外部端子及负极外部端子,其分别与收纳在所述壳体内的所述电极体的正极以及负极电连接,并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正极外部端子及负极外部端子中的至少一方的外部端子具备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上的安装部、和与所述安装部相连的板状的板部,在所述板部形成有贯通孔。另外,在此处公开的电池中,包括:绝缘体,其配置于包括所述板部在内的所述外部端子、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之间;和连结螺栓,其具有棒状主体部和形成于所述棒状主体部的一端的凸缘部。所述连结螺栓在所述板部与所述绝缘体之间配置所述凸缘部,且所述棒状主体部贯通所述板部的贯通孔而向所述壳体的外侧突起。所述绝缘体具备:周壁部,其形成为从所述配置了的连结螺栓的凸缘部的周围向所述板部的方向立起;和顶部,其形成为从所述周壁部的顶端部分沿着所述板部向靠近所述贯通孔的方向突出,所述连结螺栓在所述绝缘体的顶部的至少一部分嵌合于所述凸缘部与所述板部之间的状态下紧固连结于所述板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080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包及具有其的车辆
- 下一篇:具有电池组电池系统和封皮的电池组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