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节能的发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07826.2 | 申请日: | 201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729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庆袆;王易玮;刘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大华库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20 | 分类号: | H05B3/20;H05B3/10;H05B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正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518 | 代理人: | 赵白 |
地址: | 518103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节能 发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加热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节能的发热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电加热板一般通过在发热腔体内穿插发热丝进行发热,导热介质为空气,主要通过热传导和热辐射的方式传递热能。然而这种加热方式导致了电加热板的发热面发热不均匀,靠近发热丝的区域温度高、远离发热丝的区域温度低。同时通过空气传热的效率不高,达到理想温度所需要消耗的电能较大。一般电加热板在使用时都和托架配合使用,根据需求,在托架上分层布设多块电加热板。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节能的发热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高效节能的发热装置,包括填充有工质的发热腔体,发热腔体内通过蛇形走线的方式布设有发热丝。
优选地,所述工质腔内填充的工质为导热硅脂。
优选地,在所述发热腔侧壁的四个角处加工有卡槽。
优选地,所述发热腔体的上腔壁和下腔壁的导热系数大于50瓦/米·开。
优选地,所述发热腔体的侧壁为石棉板。
优选地,所述上腔壁和下腔壁均为复合层结构,所述复合层结构包括两层铝板以及位于两层铝板之间的石墨烯纤维层。
优选地,在发热腔体的内腔壁上布设导热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通过蛇形走线的方式布设加热丝,使相邻加热丝之间的间距均一致,同时在发热腔体内填充导热硅脂,通过导热硅脂进行热传递,导热效率高。通过导热硅脂对发热丝电磁波的吸收,使热传递主要以热传导的方式进行,发热丝发出的热量可通过导热硅脂均匀扩散至上下发热面。根据不同的发热要求可选用不同材质的发热面。发热腔体的侧面采用导热系数较低的石棉板可极大的削弱发热腔体对其四周进行的热辐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高效节能的发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高效节能的发热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一种高效节能的发热装置,包括填充有工质2的发热腔体1,发热腔体1内通过蛇形走线的方式布设有发热丝3。
所述工质2腔内填充的工质2为导热硅脂。
在所述发热腔侧壁的四个角处加工有卡槽4。
所述发热腔体1的上腔壁和下腔壁的导热系数大于50瓦/米·开。
所述发热腔体1的侧壁为石棉板。
所述上腔壁和下腔壁为石墨板、青铜板、铝板或铜板。具体的也可以为钢板,钢板在选材上属于经济实用的一种考虑。
所述上腔壁和下腔壁均为复合层结构,所述复合层结构包括两层铝板以及位于两层铝板之间的石墨烯纤维层。
在发热腔体1的内腔壁上布设导热垫。导热垫具有良好的导热能力,同时还具有较佳的绝缘能力。在不降低加热装置发热效率的同时提高其安全系数,防止漏电风险。
使用时,通过发热腔壁四角的卡槽4卡在托架上,按需布置层数。通过蛇形走线的方式布设加热丝,使相邻加热丝之间的间距均一致,同时在发热腔体内填充导热硅脂,通过导热硅脂进行热传递,导热效率高。通过导热硅脂对发热丝电磁波的吸收,使热传递主要以热传导的方式进行,发热丝发出的热量可通过导热硅脂均匀扩散至上下发热面。根据不同的发热要求可选用不同材质的发热面。发热腔体的侧面采用导热系数较低的石棉板可极大的削弱发热腔体对其四周进行的热辐射。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大华库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大华库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078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