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层鱼养殖池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07776.8 | 申请日: | 201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693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马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燕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A01K6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46000 四川省泸州***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层 养殖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层鱼养殖池。
背景技术
目前鱼类养殖场,通常采用了不同规格的鱼各自占用独立养殖池的模式。而这种养殖模式占用了较大的养殖空间。再加上,鱼类个体较大,大规格鱼占用的空间更大。鱼从仔鱼到成鱼要经过4个阶段,分别是仔鱼、幼鱼、1-2龄鱼和成鱼,但是往往分开饲养使得浪费了很多的资源。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层鱼养殖池,该多层鱼养殖池通过立体化的设计鱼池,以及通过排水系统的设计,保证养殖池的清洁和水中的溶氧量。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层鱼养殖池;包括A池体、B池体和C池体,A池体,B池体和C池体依次竖直安装,且每两者之间有A池体~B池体m的间隙高度;A池体、B池体和C池体的一半成方形结构,另一半呈圆弧结构,A池体、B池体、C池体的池底面积依次增大,A池体、B池体和C池体的方形端对齐,其圆弧端的一端呈现阶梯状;所述的A池体上有A池池底放水管,A池池底放水管的入水口处位于A池体的池底处,A池池底放水管的出水口穿过A池体的圆弧壁;所述的B池体上有B池池底放水管,B池池底放水管的入水口处位于B池体的池底处,B池池底放水管的出水口穿过B池体的圆弧壁;所述的C池体上有C池池底放水管,C池池底放水管的入水口处位于C池体的池底处,C池池底放水管的出水口穿过C池体的圆弧壁。
所述的A池池底放水管和B池池底放水管有两根。
所述的A池池底放水管的出口处下端有A池污泥收集池。
所述的B池池底放水管的出口处下端有B池污泥收集池。
在A池体的圆弧壁上有A池放水口。
所述B池体还包括B池入水管,所述的B池入水管入水口处有敞口部,敞口部位于A池放水口正下方,B池入水管的出水口处位于B池体的方形结构中。
所述的A池放水口和B池入水管分别有两个。
在B池体的圆弧壁上有B池放水口。
所述C池体还包括C池入水管,所述的C池入水管入水口处有敞口部,敞口部位于B池放水口正下方,C池入水管的出水口处位于C池体的方形结构中。
所述的B池放水口和C池入水管分别有两个。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立体化的设计鱼养殖池,该设计用于有大量山泉水的地方,既可最大限度使用空间,同时可以保证养殖池的溶氧量,以及养殖池的清洁。具体表现为:
1、将从上到下的池体面积设计依次增大,使其圆弧端呈现阶梯状,使每个池体有部分暴露在外,其上一个的池体的方形端被上一个池体遮住,这样的设计不仅保证了该多层鱼养殖池中的每个池体的向阳,而且能保证每个池体的温度;
2、通过将每个池体的出水管的入水口设计在其池底,可以将该池体中缺氧的水及时排出,并且将每个池体的出水管的出水口穿过圆弧壁,不仅可以保证该池体的储水高度,而且还可以通过更高的水位下落,可以溶解更多氧气,保证下一池体中水的溶氧量;
3、通过在除了最下面的池体上开放水口,将其排出的水通过入水管排在池体的方形区域内,该放水口放出的水是池体中上层水,其溶氧量较高,通过入水管排入被该池体遮挡的下一池体的方形区域中,可以保证下一池体中的各个区域水的溶氧量;
4、每个池体的出水管都会排出一定的污泥,故此在各个出水管的出口处的下方设计有污泥收集池,将排出的污泥收集,避免污染下一池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中:1-A池体,2-B池体,3-C池体,11-A池池底放水管,12-A池放水口,13-A池污泥收集池,21-B池入水管,22-B池池底放水管,23-B池放水口,24-B池污泥收集池,31-C池入水管,32-C池池底放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燕,未经马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077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鲑科鱼类繁殖行为观察装置
- 下一篇:一种鱼菜共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