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枝干状Ag纳米结构、修饰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1307173.8 申请日: 2017-12-11
公开(公告)号: CN108226248B 公开(公告)日: 2019-09-17
发明(设计)人: 张燕;陈妹琼;程发良;钟娟;何俊毅;吕宛蔚;张裕铭;胡炜棠;许琰婷;梁瑞芳 申请(专利权)人: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东莞理工学院
主分类号: G01N27/327 分类号: G01N27/327;G01N27/48
代理公司: 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31 代理人: 成伟
地址: 523000 广***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纳米结构 枝干 制备方法和应用 修饰电极 纳米线 合成 电化学氧化过程 电化学传感器 微波加热条件 电化学数据 水热法合成 无酶传感器 氧化峰电流 电极表面 分析检测 工作电极 加速电子 取代反应 线性关系 传感器 过电位 水热法 微波法 修饰 制备 传递 检测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枝干状Ag纳米结构、修饰电极及其及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枝干状Ag纳米结构通过水热法和微波法合成,Te纳米线通过水热法合成,然后利用Te纳米线作为模板在微波加热条件下通过取代反应生成枝干状Ag纳米结构。以此枝干状Ag纳米结构修饰电极为工作电极来制备H2O2无酶传感器。电化学数据显示枝干状Ag纳米结构能够加速电子在H2O2和电极表面传递,减少电化学氧化过程中的过电位,在H2O2的浓度0.05μM‑1.925mM范围,氧化峰电流与浓度存在线性关系(R=0.998)。检测限为0.013μM。另外,所合成的电化学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所得传感器为H2O2实际分析检测提供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枝干状Ag纳米结构、修饰电极及其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2O2,俗称双氧水。外观为无色透明液体,是一种强氧化剂,其水溶液适用于医用伤口消毒及环境消毒和食品消毒。在一般情况下会分解成水和氧气,但分解速度极其慢,加快其反应速度的办法是加入催化剂——二氧化锰或用短波射线照射。

双氧水的用途分医用、军用和工业用三种,日常消毒的是医用双氧水,医用双氧水可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致病酵母菌,一般用于物体表面消毒。双氧水具有氧化作用,但医用双氧水浓度等于或低于3%,擦拭到创伤面,会有灼烧感、表面被氧化成白色并冒气泡,用清水清洗一下就可以了,过3—5分钟就恢复原来的肤色。

化学工业用作生产过硼酸钠、过碳酸钠、过氧乙酸、亚氯酸钠、过氧化硫脲等的原料,酒石酸、维生素等的氧化剂。医药工业用作杀菌剂、消毒剂,以及生产福美双杀虫剂和40l抗菌剂的氧化剂。印染工业用作棉织物的漂白剂,还原染料染色后的发色剂。用于生产金属盐类或其他化合物时除去铁及其他重金属。也用于电镀液,可除去无机杂质,提高镀件质量。还用于羊毛、生丝、象牙、纸浆、脂肪等的漂白。高浓度的过氧化氢可用作火箭动力燃料。

民用:处理厨房下水道的异味,到药店购买双氧水加水加洗衣粉倒进下水道可去污,消毒,杀菌,3%的过氧化氢(医用级)可供伤口消毒。

GB 2760-86:生牛乳保鲜与硫氰酸钠配合使用,限量为0.03%过氧化氢 2.0ml/L加硫氰酸钠15.0ml/L。限黑龙江、内蒙地区使用,扩大使用地区时须由所在省级卫生部门报请卫生部批准并按农业部有关实施规范执行。

食品添加剂最大允许使用量最大允许残留量标准:过氧化氢为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一般应在制成最后成品之前除去,有规定食品中残留量的除外。

对过氧化氢含量的快速准确检测在食品、制药、生物和环境分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用于检测过氧化氢的方法很多,如滴定法、分光光度法以及电化学方法等。其中,电化学方法,特别是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由于其方法简单、灵敏度高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过氧化氢的测定。但由于酶容易受外界各种因素影响而失活,从而导致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检测过氧化氢浓度时稳定性和再生性较差,适用范围窄。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枝干状Ag纳米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并以此枝干状Ag纳米结构对玻碳电极进行修饰来实现对过氧化氢的检测。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枝干状Ag纳米结构,所述枝干状Ag纳米结构由Ag纳米线与Ag纳米棒自组装而成,所述Ag纳米结构的干为长度5-10μM、直径 70-200nm的Ag纳米线,所述Ag纳米结构的枝为长度为200-800nm、直径为 20-120nm的Ag纳米棒,所得枝干状Ag纳米结构呈现出分层结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东莞理工学院,未经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东莞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071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