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防过切铣刀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06332.2 | 申请日: | 201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24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军;朱中奇;胡选妮;邓建军;张川;邬建军;刘小晨;夏国辉;吴强;吕军强;陈治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C5/10 | 分类号: | B23C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92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铣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工制造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型防过切铣刀。
背景技术
在制造业迅猛发展的当下,军民产品对制造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结构特殊及深槽腔的加工,其加工难度明显增大,可目前市场可供选择的切削铣刀又存在种种不足,凡涉及深槽的加工,往往都是采用长径比较大的普通铣刀,铣刀刚性较差,不仅效率低下,在切削余量增大的情况下极易产生振动,导致刀刃在零件已加工到位的部位产生二次切削,形成拉刀现象,而且拉刀一旦产生,同一转角几乎不再受控,后果轻则影响零件表面质量,增加打磨工序的工作量,重则产生过切,直接导致零件超差报废。针对此类问题,目前唯一的办法即是降低切削参数,通过牺牲加工效率的方式获得勉强能接受的结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防过切铣刀,有效解决零部件深槽腔铣削加工中因铣刀刚性差、切削余量不均、切削参数不合理、机床抖动等原因产生的弹刀、拉刀导致的过切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型防过切铣刀,铣刀底端为用于铣削加工的切削刃,在切削刃上方设置防过切刃,且切削刃与防过切刃在同一铣刀螺旋线上。
本发明其防过切铣刀的特性为在同一铣刀螺旋线上一体化设置切削部与防过切部,即防过切铣刀的刀刃采用切屑刃与防过切刃组合的方式,防止铣刀在精铣零件轮廓时可能产生的过切。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防过切刃的刃口后端设置有防过切区间W且防过切区间W刀后角为零。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防过切区间W的宽度为2-3mm。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防过切刃的刃口呈刃前角为倒圆的圆刃口,或者防过切刃的刃口呈刃前角为倒角的倒角刃口;或者防过切刃的刃口为刃前角与切削刃一致的普通刃口。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倒圆的半径R为2mm。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倒角P满足2mm×45°。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切削刃与防过切刃在直径方向存在阶差E;所述切削刃在直径方向的尺寸不小于防过切刃在直径方向的尺寸,即阶差E≥0mm。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阶差E为0-0.03mm。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防过切刃在铣刀360°径向呈全封闭状态,即防过切刃的末端从防过切刃的始端螺旋向上且防过切刃的末端相对于防过切刃的始端至少超过360°以上。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切削刃和防过切刃自然光滑过渡。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涉及的防过切铣刀,通过改变现有切削铣刀的刀刃设计,由原来普通铣刀单一的切削刃特征,在不改变铣刀螺旋角的情况下,将其刀刃采用切削刃与防过切刃组合的方式,在同一刀刃螺旋线上,铣刀底端部分采用常用切削刃以满足切削的需求,切削刃以上部分采用防过切刃,从而防止铣刀在精铣零件轮廓时可能产生的过切。
(2)本发明中防过切刃通常有三种类型,防过切刃的刃口呈刃前角为倒圆的圆刃口的A型,适合加工铝件等较软材料;防过切刃的刃口为刃前角与切削刃一致的普通刃口的C型,适合加工钢件等较硬材料;防过切刃的刃口呈刃前角为倒角的倒角刃口的B型,介于A型和C型之间,适合加工硬度在铝件和钢件之间的材料。
(3)本发明中一体化设置的切削刃、防过切刃特性,既适用于单刃铣刀,又适用于多刃铣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刀头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M-M处截面剖视图。
图4是图3中K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2中N-N处截面剖视图。
图6是图5中L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圆刃口型防过切刃其刃口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8是倒角刃口型防过切刃其刃口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9是普通刃口型防过切刃其刃口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0是刀头阶差E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T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切削刃;2-防过切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新型防过切铣刀,铣刀底端为用于铣削加工的切削刃1,在切削刃1上方设置防过切刃2,且切削刃1与防过切刃2在同一铣刀螺旋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063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