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活动板房基础连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01172.2 | 申请日: | 2017-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90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陈科州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市雅泰活动板房厂 |
主分类号: | E02D27/32 | 分类号: | E02D27/32;E02D19/02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集智专利商标事务所45102 | 代理人: | 韦永青 |
地址: | 545006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动 板房 基础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活动板房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将活动板房的墙体安装在地梁上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活动板房的显著特点在于:( 1 )标准通用、制作安装工期短且综合使用成本较低;( 2 )采用螺栓连接,活动性能强,可方便快捷地进行组装和拆卸,特别适用于应急工程的需要;( 3 )具有防风、抗震隔热、隔音、保温及防潮等特点;( 4 )房屋自重轻、运输方便。从上述显著特点可以看出:现有的活动板房已经基本实现了临时建筑的通用标准化,树立了环保节能、快捷高效的建筑理念,使临时房屋进入了一个系列化开发、集成化生产、配套化供应、可库存和可多次周转使用的定型产品领域。
如今,活动板房已经成为建筑工地上建筑工人过渡居住的首选房屋,也是建筑工地施工技术人员办公常用的房屋;同时,还是野外作业用房、抢险救灾用房等野外作业的临时施工的首选用房。然而,在实际的应用中人们逐渐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活动板房的墙头体直接通过膨胀螺栓装在带型砖的地梁上,防水效果欠佳,容易造成积水而导致墙体与地梁的连接处的牢固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活动板房基础连接装置,它可以解决现有活动板房的墙体与地梁的连接处的牢固性差且拆装困难的问题。
为了解决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它包括设在所述地梁上的槽形钢梁,在所述槽形钢梁内设有活动墙板,在所述槽形钢梁内底面与所述活动墙板外侧之间设有带积水槽的垫块,所述垫块面对所述活动墙板一侧的面为带工作斜面的楔块部,在所述楔块部工作斜面与所述活动墙板之间设有楔形垫,所述楔形垫通过螺柱和螺母固定在所述垫块上;所述活动墙板底部两侧设有向下斜向伸展的内翼板和外翼板,所述内翼板和外翼板分别扣接在槽形钢梁内设有的滑槽内。
上述活动板房基础连接装置技术方案中,更具体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滑槽其中一条设在所述槽形钢梁内侧边的内侧,另一条为所述楔块部底部与所述楔形垫底部形成的通道。
进一步的:在所述地梁上设有连通所述垫块积水槽的排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楔形垫设有与所述楔块部的工作斜面相配合的斜面,当所述楔形垫通过螺母使其斜面与所述垫块的工作斜面相抵接时,所述楔形垫的竖直工作面与所述活动墙板的一侧面相抵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由于活动墙板底部两侧设有向下斜向伸展的内翼板和外翼板,内翼板和外翼板分别扣接在槽形钢梁内设有的滑槽内,安装时,只需将墙板插入滑槽内即可固定,安装方便快捷。
2、由于在固定活动墙板的槽形钢梁内设有带积水槽的垫块,一旦有水进入活动墙板底部,就会往聚集在积水槽内,再经排水管排出地梁外;另外安装时,活动墙板放置在垫块上,再通过楔形垫将活动墙板固定在槽形钢梁内,增强了墙体与地梁的连接处的牢固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1和图2所示的本实施例,包括设在地梁1上的槽形钢梁2,在槽形钢梁2内装有活动墙板3,在槽形钢梁2内底面与活动墙板外侧之间设有带积水槽4的垫块5,垫块5面对活动墙板3一侧的面为带工作斜面的楔块部,在楔块部的工作斜面与活动墙板之间设有楔形垫6,楔形垫6通过螺柱7和螺母8固定在垫块5上,楔形垫6设有与楔块部的工作斜面相配合的斜面,当楔形垫通过螺母使其斜面与垫块的工作斜面相抵接时,楔形垫的竖直工作面与活动墙板的一侧面相抵接;活动墙板3底部两侧设有向下斜向伸展的内翼板3-1和外翼板3-2,内翼板3-1和外翼板3-2分别扣接在槽形钢梁内设有的滑槽内,内翼板3-1对应的内滑槽2-1设在槽形钢梁2内侧边的内侧,外翼板3-2对应的外滑槽2-2为楔块部底部与楔形垫底部形成的通道;在地梁1上设有连通积水槽4的排水管9,墙外雨水流下时,从楔形面流下经过翼板再流入集水槽内,最后从排水管排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市雅泰活动板房厂,未经柳州市雅泰活动板房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011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