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青虾繁殖期专用饲料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96992.7 | 申请日: | 2017-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32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李祥伟;李国帅;李国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丹阳市三木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K10/30 | 分类号: | A23K10/30;A23K10/37;A23K10/12;A23K20/105;A23K50/80 |
代理公司: | 南京源古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0 | 代理人: | 吴丽娜 |
地址: | 212300 江苏省镇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青虾 繁殖 专用 饲料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青虾繁殖期专用饲料,主要由以质量百分数计的以下成分组成:麦麸20‑25%、椰子粉32‑37%、发酵豆粕37‑47.8%、氯化胆碱0.2‑1%;本发明的粗蛋白含量为45.6%;本发明为纯植物型饲料,采用椰子粉和发酵豆粕的配合取代传统饲料中的鱼粉和蚌壳粉,具有成本低、易贮藏的优点,特别适用于青虾繁殖期,能够显著提高青虾的繁殖能力、提高幼虾的机体免疫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青虾繁殖期专用饲料。
背景技术
青虾营养丰富、肉质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因此养殖规模也越来越大。而青虾的繁殖率对其经济效益具有显著的影响。
市场上的青虾饲料大多分为成虾饲料和幼虾饲料两种,成虾饲料一般以麦麸、花生饼、鱼粉、蚌壳粉、蚕蛹粉等混合而成,粗蛋白含量在43%左右,幼虾饲料一般也移麦麸、花生饼、鱼粉、蚌壳粉、维生素等混合而成、与成虾饲料略有差异,粗蛋白含量在45%左右。上述饲料中主要以鱼粉、蚌壳粉等作为优质蛋白的来源,价格较高,因此养殖户长期以来一直在研究如何采用其他配料取代动物性蛋白粉。现有的研究认为发酵豆粕是替代鱼粉等的最佳代替物,但是试验证明,若将鱼粉、蚌壳粉、蚕蛹粉等全部替换为发酵豆粕,对于处于繁殖期的青虾而言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繁殖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纯植物性的、特别适用于青虾繁殖期的饲料配方,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青虾繁殖期专用饲料,由以质量百分数计的以下成分组成:麦麸20-25%、椰子粉32-37%、发酵豆粕37-47.8%、氯化胆碱0.2-1%。
本发明的饲料相比市售饲料减少了麦麸的用量、并完全剔除了动物蛋白来源,而是以椰子粉与发酵豆粕的配合代替部分麦麸和鱼粉、蚌壳粉、蚕蛹粉等,在保证优质蛋白含量的前提下能够降低饲料成本。
同时,椰子粉还富含多种氨基酸与维生素等多种营养元素,对于提高幼虾的机体免疫能力具有显著的影响,椰子粉与氯化胆碱的配伍还能够起到协同增效作用,能够更好的刺激产卵、对于提高青虾的繁殖率具有显著的益处。
进一步的,由以质量百分数计的以下成分组成:麦麸22.5%、椰子粉34.5%、发酵豆粕42.4%、氯化胆碱0.6%,上述配比下的青虾饲料对于青虾的性腺指数及抱卵率最高。
进一步的,还包括腥味添加剂0.2-0.5%,青虾主要以嗅觉和触觉感知饲料,饲料味道青虾是否喜爱是其吃与不吃的关键、而饲料的成分是青虾吃食量的决定因素,因此,为了使饲料更受青虾的喜爱,本发明中还添加了腥味添加剂。
进一步的,所述腥味添加剂为鱼腥草粉,同样采用植物源的添加剂代替传统的动物源添加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为纯植物型饲料,采用椰子粉和发酵豆粕的配合取代传统饲料中的鱼粉和蚌壳粉,具有成本低、易贮藏的优点,并通过椰子粉与氯化胆碱的配伍使得饲料特别适用于青虾繁殖期,能够显著提高青虾的繁殖能力、提高幼虾的机体免疫力。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青虾繁殖期专用饲料,由以质量百分数计的以下成分组成:麦麸22.5%、椰子粉34.5%、发酵豆粕42%、氯化胆碱0.6%、鱼腥草粉0.4%。
实施例2、
一种青虾繁殖期专用饲料,由以质量百分数计的以下成分组成:麦麸22.5%、椰子粉34.5%、发酵豆粕42.4%、氯化胆碱0.6%。
实施例3、
一种青虾繁殖期专用饲料,由以质量百分数计的以下成分组成:麦麸20%、椰子粉32%、发酵豆粕47.4%、氯化胆碱0.2%、鱼腥草粉0.4%。
实施例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丹阳市三木果业有限公司,未经丹阳市三木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969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晒增效组合物及其应用
- 下一篇:智能终端的屏幕显示控制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