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裸眼3D显示屏像素排列结构及排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96635.0 | 申请日: | 2017-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10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朱晨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晨乐 |
主分类号: | G02B27/22 | 分类号: | G02B27/22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平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2 | 代理人: | 翟中平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柱镜光栅 子像素R 显示屏 显示屏像素 横向分布 排列结构 竖向分布 裸眼3D 直向 立体效果 模糊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3D图像模糊、立体效果不佳的裸眼3D显示屏像素排列结构及排列方法,包括显示屏,显示屏中柱镜光栅由上至下的直向式。柱镜光栅下的子像素R、G、B竖向分布结构:第一列R、G、B,以此类推分布;第二列G、B、R,以此类推分布;第三列B、R、G,以此类推分布;柱镜光栅中的子像素R、G、B横向分布结构:第一行R、G、B,R、G、B,R、G、B,以此类推分布;第二行G、B、R,G、B、R,G、B、R,以此类推分布;第三行B、R、G,B、R、G,B、R、G,以此类推分布。或显示屏中柱镜光栅由上至下的直向式。柱镜光栅下的子像素R、G、B竖向分布结构:第一列R、B、G,第二列B、G、R,第三列G、R、B,以此类推分布;柱镜光栅中的子像素R、G、B横向分布结构:第一行R、B、G,第二行B、G、R,第三行G、R、B,以此类推分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3D图像模糊、立体效果不佳的裸眼3D显示屏像素排列结构及排列方法,属裸眼3D柱镜光栅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裸眼3D显示屏,是在普通LCD显示屏的上面复盖了一层柱镜光栅。如图1的柱镜光栅立体成像所示。
每个整像是由R、G、B三个子像素(即红、绿、蓝三种颜色)组成的,每个子像素的横向与竖向尺寸比例是1:3,如图2整像素换算子像素排列所示。
左眼看到的是LCD屏的左眼像素,右眼看到的是LCD屏中的右眼像素。如图3所示。
这种普通LCD显示屏的子像素排列方式R、G、B横向分布结构:第一列R、R、R, 第二列G、G、G,第三列B、B、B,以此类推分布;柱镜光栅中的子像素R、G、B横向分布结构:第一行R、G、B,R、G、B,R、G、B,以此类推分布;第二行R、G、B,R、G、B,R、G、B,以此类推分布;第三行R、G、B,R、G、B,R、G、B,以此类推分布。如图4所示。在图中,可以看到R、G、B每种子像素是从上至下以竖直排列的。如果柱镜光栅也是从上至下以竖直排列,那么每一条光栅上显示的是相对应的这一整条子像素的色彩。在6视点的柱镜光栅上面,眼睛所看到的每一条柱镜光栅都会出现同一色素。其整个面都会是这同一色素。图5 是左眼所看见的子像素示意图,图6是右眼所看见的子像素示意图。由于是两个眼睛同时观看的,另一个眼睛看到的是相邻另一个色素,图5中左眼看见的整个面全是R色像素图,图6中右眼所看见的整个面全是B色像素图。这种情况显然不能正确显示所有正确的色彩。
所以,目前的裸眼3D显示屏的柱镜膜采取了从上而下斜式摆放的方法。像素与光栅配合后,像素显示也将按照光栅斜度取其方向的像素了。图7 是像素与斜式光栅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这一种斜柱镜光栅的方法具有避免了人眼看到同一色彩的像素的优点,却带来了另一种左右像素互相干挠的缺点。图8是左眼斜光栅与像素配合后的显色示意图。图9是右眼斜光栅与像素配合后的显色示意图。如图8所示,由于光栅是斜向摆放的,在左眼看到的色素竖条时,会同时看到不应该看到的左右相邻的色素条的一部分。这必定会产生左视图与右视图的部分重叠,即左右图互相干扰,这一情况严重影响了立体图像的立体效果。特别是当左图与右图中物图移位较大的时候,图像就会产生严重的模糊度,造成立体效果的严重下降。图10是斜柱镜光栅的显色区域示意图。在图中,可以看到,当一个子像素的面积为100%时,该图像的实际成像面积只有77%,未使用面积有23%,因斜方向的光栅跑到了相邻像素上,与不应该显示的像素重叠达到28%的面积,这会造成左右图的互相干挠,使立体图清晰度大大下降。
发明内容
设计目的:避免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设计一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3D图像模糊、立体效果不佳的裸眼3D显示屏像素排列结构及排列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晨乐,未经朱晨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966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