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生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95906.0 | 申请日: | 2017-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620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宋洋洋;白浪;罗东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爱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G06Q50/04;G06K1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吴中伟 |
地址: | 621000 四川省绵***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生产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工业生产领域,公开了一种智能生产系统,实现生产现场的信息化、智能化和柔性化的智能制造管理。本发明包括云端数据处理系统、中心控制操作系统、智能配料模块、智能转运模块、智能拆分模块、智能插件模块、智能焊接模块、智能检测模块和智能包装模块;所述中心操作控制系统用于生产建模、计划排程、制程管控、质量计划、质量分析、文档管理以及生产数据处理;智能配料、智能转运、智能拆分、智能插件、智能焊接、智能检测、智能包装模块按照先后顺序依次配置,且均由中心操作控制系统检测控制,产生的生产数据均上报到中心控制操作系统,由中心控制操作系统处理后再上传到云端进行进一步处理分析。本发明适用于工业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生产领域,特别涉及智能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2013年4月,德国政府正式推出“工业4.0”战略。工业4.0,又称第四次工业革命,是指利用物联信息系统(Cyber—PhysicalSystem简称CPS)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该项目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
“工业4.0”项目其中包括两大主题: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工业4.0”有一个关键点,是“原材料(物质)”=“信息”。工厂内采购来的原材料,被“贴上”一个标签:这是给A客户生产的XX产品,XX项工艺中的原材料。准确来说,是智能工厂中使用了含有信息的“原材料”,实现了“原材料(物质)”=“信息”,制造业终将成为信息产业的一部分。
中国工业转型在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工业需要从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切换至高效的高科技生产模式,而系统应用、智能生产工艺和工业制造,并不是简单的一种生产过程,而是产品和机器的沟通交流,产品来告诉机器该怎么做。生产智能化,将工厂、产品和智能服务通联起来,是全球未来制造业时代的主要特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生产系统,实现生产现场的信息化、智能化和柔性化的智能制造管理。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智能生产系统,包括云端数据处理系统、中心控制操作系统、智能配料模块、智能转运模块、智能拆分模块、智能插件模块、智能焊接模块、智能检测模块和智能包装模块;
所述云端数据处理系统用于提供IASS,PASS,SASS三种服务;
所述中心控制操作系统用于生产建模、计划排程、制程管控、质量计划、质量分析、文档管理以及生产数据处理;
所述智能配料模块、智能转运模块、智能拆分模块、智能插件模块、智能焊接模块、智能检测模块、智能包装模块按照先后顺序依次配置,且均由中心控制操作系统检测控制,产生的生产数据均上报到中心控制操作系统,由中心控制操作系统处理后再上传到云端进行进一步处理分析;
所述智能配料模块包括智能仓储装置和智能传送装置,其中:所述智能仓储装置具备计算机控制功能,用于实时记录仓库的库存情况,记录物料信息,对物料进行智能分类及存放,同时根据需求发出指令,指引各个料箱做出相应动作;
所述智能传送模块包括RFID读写装置和智能传送装置,其中:所述智能传送装置用于根据中央控制系统的指令,将智能仓储装置发放的物料传送到智能转运模块;所述RFID读写装置用于将相应物料信息写入到物料盒RFID电子标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爱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爱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959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阵列基板及阵列基板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耳机检测电路、耳机检测方法和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