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衬砌隔热保温方法及其隔热保温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95618.5 | 申请日: | 2017-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625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于仲慧;金鑫民;徐国庆;邢海龙;吴凤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承德路桥建设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38 | 分类号: | E21D1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力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1504 | 代理人: | 宋林清 |
地址: | 067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衬砌 隔热 保温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寒区隧道衬砌保温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隧道衬砌隔热保温方法及其隔热保温装置。
背景技术
在我国北方多山地区兴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需要跨越各种山地沟壑,隧道工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相比桥梁工程无疑成为优先选择。严寒地区隧道工程的应用实践表明,常年周围岩土反复的季节性冻融循环可导致隧道衬砌进一步破损开裂,导致周围岩土孔隙水渗出冻结成冰附着于衬砌或者路面之上,由此产生的安全隐患极大地威胁了车辆的通行安全,严重影响隧道的正常使用。因此,隧道衬砌的保温抗冻是北方隧道工程中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
目前,各国在寒冷地区隧道衬砌保温抗冻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进行:
(1)基础理论性研究工作。具体是针对隧道围岩冻融特性,冻结深度,隧道围岩、混凝土隧道衬砌及保温隔热材料的热工性能,隧道衬砌的结构形式设计,以及工程场地气候、水文等条件的影响进行研究。
(2)应用技术的研究工作。在基础理论性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着手隧道的保温抗冻技术措施,开发耐久性的保温隔热材料,研究保温隔热层的合理厚度、设置长度、设置形式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衬砌隔热保温方法及其隔热保温装置,用于对寒区隧道进行保温。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衬砌隔热保温方法,隧道衬砌隔热保温方法包括:
S1,将铝箔反射层覆盖在隧道衬砌内表面的待保温区;
S2,用膨胀螺栓将镀锌钢丝网固定在所述铝箔反射层外表面;
S3,在固定后的所述镀锌钢丝网上悬挂铝制蜂窝构造的保温板。
可选的,在步骤S3之后还包括:
S4,在所述铝制蜂窝构造的保温板外表面喷涂聚氨酯泡沫作为密封保温层。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衬砌隔热保温装置,所述隧道衬砌隔热保温装置适用于上述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隧道衬砌隔热保温方法;
所述隧道衬砌隔热保温装置从外向内依次为隧道衬砌、铝箔反射层、镀锌钢丝网、铝制蜂窝构造的保温板和聚氨酯泡沫密封保温层。
可选的,隧道衬砌隔热保温装置还包括围岩,所述围岩位于所述隧道衬砌的外表面。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相比传统保温板,铝制蜂窝板可以大幅提高板内储存的空气介质,显著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另一方面,创造性地提出在面板外喷涂密封保温层,顺利解决了铝制蜂窝板在隧道中应用的密封难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隧道衬砌隔热保温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隧道衬砌隔热保温方法的另一种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隧道衬砌隔热保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被形成在另一个元件“上”或“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形成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形成在另一元件“上”或者“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承德路桥建设总公司,未经承德路桥建设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956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隧道仰拱快速施工设备
- 下一篇:液控单向阀的自动卸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