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电动尾门的车身侧铰链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93464.6 | 申请日: | 2017-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29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何文强;仰荣德;严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0 | 分类号: | B62D25/00;B60J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月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94 | 代理人: | 朱成蓉 |
地址: | 241006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电动 车身 铰链 安装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电动尾门的车身侧铰链安装结构,包括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通过螺栓与车身钣金件相连接,所述车身钣金件从上到下依次为顶盖、后顶横梁加强板、后顶横梁内板、加强板及后顶横梁上连接板。所述加强板是“L”型板结构;“L”型板结构的两侧板与所述后顶横梁上连接板后部焊接连接。在所述铰链的安装区域及其附近,所述顶盖与所述后顶横梁加强板采用结构胶连接。本发明铰链安装点共存在5层钣金,安装牢固,同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能够同时满足刚度以及强度性能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车身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电动尾门的车身侧铰链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汽车已经越来越广泛的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为此,车门、尾门(后背门)及发动机舱盖等开启机构不仅要符合车身整体造型的需要,而且要满足安全、可靠及使用方便的要求。传统市面上,很多汽车尾门主要是通过驾乘者解锁后进行手动开启操作的。但是有时由于用户双手不便(如双手拎着东西),这样通过传统方式打开尾门就会存在用户因身体出现不平衡而导致跌倒或者磕碰等风险。随着技术的发展,市场上越来越多的高配车型中配有电动尾门,其均采用系统内集成有脚踢传感器、各种开关和电弹簧,通过开关和传感器的输入,利用电弹簧驱动尾门的自动打开或者关闭的开闭方式。电动尾门在开启过程中车身侧铰链安装点主要承受X向(汽车车身前后向)载荷,且载荷远远大于传统尾门铰链承受的载荷。很多拥有电动尾门的上市车辆由于铰链安装区域强度刚度不够,会出现车辆尾门缝隙变大或者铰链处开裂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对于电动尾门来说,合格的车身铰链安装结构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汽车电动尾门的车身侧铰链安装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拥有电动尾门的车辆由于铰链安装区域强度、刚度不够,而出现的车辆尾门缝隙变大或者铰链处开裂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方案:
一种汽车电动尾门的车身侧铰链安装结构,包括铰链,所述铰链通过螺栓与车身钣金件相连接,所述车身钣金件从上到下依次为顶盖、后顶横梁加强板、后顶横梁内板及后顶横梁上连接板。
进一步,在所述铰链的安装区域,所述后顶横梁内板和所述后顶横梁上连接板之间还设置有加强板。
进一步,所述加强板是“L” 型板结构;“L” 型板结构的两侧板与所述后顶横梁上连接板后部焊接连接。
进一步,所述加强板的各边缘过渡区域均圆滑过渡。
进一步,在所述铰链的安装区域及其附近,所述顶盖与所述后顶横梁加强板采用结构胶连接。
进一步,在所述铰链的安装区域及其附近,所述后顶横梁加强板与所述后顶横梁内板间采用焊点连接。
进一步,所述后顶横梁加强板和所述后顶横梁内板均是台阶结构,所述台阶结构的立面高度尽量大;所述后顶横梁加强板的立面和所述后顶横梁内板的立面之间采用焊点连接。
进一步,所述铰链的边缘过渡区域均采用圆角过渡。
进一步,所述铰链与所述顶盖间设置有防水垫片。
进一步,所述铰链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两侧的立板,所述底板和所述立板间设置有加强筋;所述立板的本体是上窄下宽的梯形板结构,梯形板结构的窄端加工成半圆形结构;所述立板上加工有铰链孔,所述底板上加工有安装孔。
进一步,所述后顶横梁上连接板和后顶横梁下连接板连接,所述后顶横梁上连接板和所述后顶横梁下连接板之间存在空腔部分,所述空腔部分的空腔内部填充泡沫。
该汽车电动尾门的车身侧铰链安装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铰链安装点共存在5层钣金,安装牢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934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