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T型反拉式装夹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1293185.X | 申请日: | 2017-1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01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 发明(设计)人: | 田斌;周文东;吝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Q3/06 | 分类号: | B23Q3/06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 地址: | 71008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型反拉式装夹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T型反拉式装夹方法及锁紧装置,在待加工零件的底部,设一个T型槽,若干个同规格的T型螺母,顶部凸沿能够正好穿进零件底部的T型槽。待加工零件放置在一个制有若干个双面台阶通孔工装平台上,双面台阶通孔沉入T型螺母,并且能够从另一侧穿过螺栓与T型螺母拧紧将待加工零件紧密贴合在工装平台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控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对零件的装夹方法。
背景技术
在零件的数控加工过程中,通常都需要对零件进行可靠地装夹以保证加工过程的稳定。在传统的装夹技术中,一般是通过压板、螺栓等压紧工具对零件进行压紧。在数控加工中,为了保证加工的连续性,避免频繁的切换装夹而中断加工,一般是通过在零件周边增加工艺余料,设置装夹部位进行压紧。
这种传统的装夹方法存在的弊端就是需要增加较大的工艺余料来进行压紧,大大增加了毛料成本和切削量,同时,由于周边装夹部位及装夹工具的存在,大大增加了加工碰撞和干涉的风险。
此外,一些零件由于毛坯限制或是结构特征限制,无法通过在零件周边增加工艺余料设置装夹部位的方式进行压紧。例如毛坯余量比较小,无法增加工艺余料,或者是零件周边有较复杂的待加工结构,不适合设置装夹部位。这样,传统的装夹方法就有很大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T型反拉式装夹方法,针对一些零件由于毛坯限制或是结构特征限制,无法通过在零件周边增加工艺余料设置装夹部位的方式进行压紧的情况,通过零件底部T型反拉式装夹,实现零件的无干涉加工。
发明包括以下内容:一种T型反拉式装夹方法,
1、在待加工零件的非工作面,设置有一个截面为T型的槽,T型槽沿零件的长度方向贯通;
2、加工若干与T型槽槽口配合的T型螺母,T型螺母外形呈T型,底部有一螺纹孔,顶部带有凸沿,凸沿嵌入在T型槽口内,凸沿两侧为直边;
3、将待加工零件放置在工装平台上,工装平台双面制有若干双面台阶通孔,双面台阶通孔数量与T型螺母数量相同,位置与零件T型槽一致,T型螺母尾杆与双面台阶通孔相配合;
4、使用时将T型螺母安装在零件T型槽内,放置在工装平台上,T型螺母穿过工装平台上对应位置处的双面台阶通孔,同时从工装平台另一面,用螺栓穿过双面台阶通孔与T型螺母配合拧紧,将待加工零件紧密贴合在工装平台上,完成零件装夹,进行数控加工。
以下结合实施例附图对该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待加工零件剖面图;
图2是待加工零件俯视图;
图3是T型螺母剖面图;
图4是T型螺母俯视图;
图5是待加工零件反拉式装夹剖面图;
图6是待加工零件反拉式装夹俯视图。
图7是零件分离示意图。
图中编号说明:1待加工零件、2T型槽、3T型螺母、4螺纹孔、5凸沿、6工装平台、7双面台阶通孔、8内六方螺栓、9薄壁连接、10定位孔
具体实施案例
本实施例以一种细长结构的零件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在待加工零件1的底部,预制一个截面为T型的槽2,该T型槽2沿零件1的长度方向贯通。T型槽2宽度略小于零件宽度。在待加工零件1的两端,各有一个定位孔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931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