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经营数据审核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92700.2 | 申请日: | 2017-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94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天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40/02 | 分类号: | G06Q40/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前***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经营 数据 审核 方法 装置 设备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经营数据审核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企业样本数据,在预设坐标系中构造模拟标准均线,并基于所述模拟标准均线获取模拟置信区间;在接收到借款请求时,获取所述借款请求对应借款企业的企业经营数据,并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拟合对应的企业经营线;将所述企业经营线和模拟置信区间进行对比,判断所述企业经营数据是否异常。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经营数据审核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发明以机器学习的方式对大规模的企业数据进行学习,拟合出一条企业经营的均线及模拟置信区间,再通过该均线和模拟置信区间对借款企业的经营数据进行审核,从而判断借款企业的经营数据是否真实可信,识别出借款企业的欺诈行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融信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经营数据审核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企业信贷风险评估是指对贷款企业的经营状况信息进行分析,判断贷款逾期(坏账)的可能性,以及是否属于欺诈借贷。现有的企业信贷风险评估方法,都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作为评估的基础数据,由专业人员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审核,从而确定企业的经营状况,并评估信贷的风险。
这种传统的评估方法主要是由人对企业的经营数据报表等资料进行分析,而在数据资料数量较大时,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同时,分析结果容易被专业人员的思维局限等主观因素所影响,使得评估结果不准确,甚至无法识别出异常的经营数据和欺诈行为,导致贷款坏账和资金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营数据审核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旨在提高企业信贷评估过程中对异常经营数据的识别能力,降低企业贷款坏账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经营数据审核方法,所述经营数据审核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企业样本数据,根据所述企业样本数据在预设坐标系中构造模拟标准均线,并基于所述模拟标准均线获取模拟置信区间;
在接收到借款请求时,获取所述借款请求对应借款企业的企业经营数据,并根据所述企业经营数据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拟合对应的企业经营线;
将所述企业经营线和模拟置信区间进行对比,根据所述企业经营线和模拟置信区间的关系判断所述企业经营数据是否异常。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企业样本数据在预设坐标系中构造模拟标准均线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企业样本数据量化为多维样本组;
基于遗传算法对所述多维样本组进行分析学习和加权计算,获得对应的模拟加权量;
根据所述多维样本组和模拟加权量在预设坐标系中绘制模拟加权点,并根据所述模拟加权点拟合得到模拟标准均线。
可选地,所述多维样本组包括维度为m的多维样本基因,
基于遗传算法对所述多维样本组进行分析学习和加权计算,获得对应的模拟加权量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多维样本基因构造模拟加权方程
hθ(x)=θ0+θ1x1+θ2x2+…+θmxm,
其中,hθ(x)为所述多维样本组对应的模拟加权量,x1、x2、...、xm为样本基因,θ0、θ1、θ2、...、θm为加权系数;
将所述模拟加权方程转化成为对应的模拟矩阵方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927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