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由可发性聚苯乙烯粒子制备彩色可发性聚苯乙烯粒子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91130.5 | 申请日: | 2017-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3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锋;杨家琪;姜海峰;王焕锋;邵一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J9/224 | 分类号: | C08J9/224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张岩;王立文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发性 聚苯乙烯 粒子 制备 彩色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可发性聚苯乙烯粒子制备彩色可发性聚苯乙烯粒子的方法,是将聚苯乙烯粒子加入到含有染料的混合溶剂中进行搅拌使聚苯乙烯粒子发生溶胀,染料进入聚苯乙烯粒子溶胀空间,混合溶剂挥发后得到带有颜色的聚苯乙烯粒子。本发明制备彩色聚苯乙烯粒子所用试剂种类少、工艺简单、聚苯乙烯粒子内部染色均匀、制备成本低,可以有效地解决聚苯乙烯颜色单一、悬浮聚合彩色聚苯乙烯时染料阻聚作用和直接染色可发性聚苯乙烯粒子内部无法着色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彩色可发性聚苯乙烯粒子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将可发性聚苯乙烯制备成一种可发性彩色聚苯乙烯的方法。
背景技术
可发性聚苯乙烯由于其密度小、柔软和易加工成型,多用于生产建筑、包装和装饰材料。目前,我国对聚苯乙烯制品的需求量较大,以苯乙烯为原料生产的可发性聚苯乙烯的产量已跃居世界泡沫塑料的第二位。但是,聚苯乙烯原料大多为白色,单一的颜色也会使生产包装材料的使用范围受到限制。因此,亟待开发一种工艺简单和成本低廉的彩色可发性聚苯乙烯原料的制备工艺,以满足社会的生活需求、丰富人们的生活和愉悦人们的心情,为生活增光添彩。
彩色可发性聚苯乙烯粒子制备方法较多。中国专利CN102875713A公开了一种彩色可发性聚苯乙烯树脂以及一步法制备彩色可发性聚苯乙烯树脂的方法。该方法是在聚合反应后期直接加入有机染料来获得彩色可发性聚苯乙烯,解决了染料与油性聚苯乙烯的相容性问题,该方法由于用苯乙烯单体来制备,反应中需加入分散剂、引发剂、增塑剂、表面涂层剂、静电除尘剂等成分。但其不足之处在于:反应时还加入分散剂、引发剂、增塑剂、表面涂层剂、静电除尘剂等多种试剂,使成本提高,且染料的加入时间很难准确控制。加入的试剂会影响聚合反应。
中国专利CN102719031B公开了一种高色强度高耐晒牢度彩色可发性聚苯乙烯树脂珠粒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先将有机颜料进行研磨处理,最后还需用盐酸和去离子水洗。该方法在反应过程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分散剂的加入,使体系更复杂,颜料色浆等物质的加入会影响聚合体系的稳定性,此外该方案要经过三步才能完成,最后一步还用酸和去离子水洗,工艺繁琐。
中国专利CN105713310A公开了一种聚苯乙烯EPS彩色树脂板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用EPS、水性色料等原料制备彩色EPS树脂版,原料为聚苯乙烯,使用水性色料与其相容差,聚苯乙烯只能表面着色。利用水性色料直接对可发性聚苯乙烯粒子进行染色时,由于色料不易渗透和扩散到聚苯乙烯粒子的内部,聚苯乙烯粒子内部不易染色。但该方法在制备时水性色料与EPS的相容差,会出现染色不均等问题,此外各种增韧剂、填充剂、交联剂、促进剂、增强剂的使用,大大增加了成本。综上,上述现有方法存在所用试剂种类多、工艺繁琐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由可发性聚苯乙烯粒子制备彩色可发性聚苯乙烯粒子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由可发性聚苯乙烯粒子制备彩色可发性聚苯乙烯粒子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室温下,依次向连有冷凝管和机械搅拌器的三口瓶中加入甲苯、醇溶剂和1~10g有机染料,在100~180r/min的搅拌速度下,搅拌时间为10~30min,得到含有有机染料溶液;
B、向步骤A所得含有有机染料的溶液中加入80~100g可发性聚苯乙烯粒子,在100~180r/min的搅拌速度下,搅拌时间为60~120min,并做好液位计号,当溶液液面低于液位计号时补加甲苯溶剂至液位计号;
C、1~2h后,加入与步骤A相同的醇溶剂继续搅拌10~20min,过滤干燥后即得到带有颜色的可发性聚苯乙烯粒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911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