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卫星装置的太空垃圾清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89617.X | 申请日: | 201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66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高云波;汉鹏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交通大学;汉鹏武 |
主分类号: | B64G1/10 | 分类号: | B64G1/10;B64G4/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007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卫星 装置 太空垃圾 清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卫星装置的太空垃圾清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探测识别模块探测识别太空垃圾;捕获模块捕获太空垃圾;粉碎模块粉碎太空垃圾;运送模块运送太空垃圾;激光烧蚀模块对太空垃圾进行激光烧蚀。该方法能够捕获和清理尺寸较小的太空垃圾,并且能够对含导电材料的太空垃圾经过激光烧蚀模块烧蚀后,能够二次利用,为激光烧蚀模块提供能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卫星本体控制技术研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卫星装置的太空垃圾清理方法。
背景技术
太空垃圾也称为空间碎片,来源多种多样。例如各种已经失效的人造卫星,废弃的火箭推进器残骸,各种卫星本体爆炸或者碰撞形成的碎片,微小的机械零部件,甚至是航天员在太空作业时不小心留下的垃圾等等。太空垃圾按照直径可分为三类:10厘米以上的太空垃圾可通过仪器监测到,它们的数量在1.9万块左右;介于1厘米到10厘米之间的垃圾,仪器无法跟踪,据估计在20万块左右,可造成内部敏感元件的感应放电,甚至导致卫星本体结构性损坏;而直径小于1厘米的太空垃圾会造成卫星本体表面坑坑洼洼、伤痕累累,其数量在以千万计。
这些垃圾大多处于低轨道,会随着阻力的作用不断的下降,直至进入大气层烧毁,但是却需要长时间的作用。高层轨道的太空垃圾,则能在轨道上留存数万年甚至是数百万年。太空垃圾的飞行速度可高达每小时4万公里,如此高的速度,就算一块小的油漆碎片都会毁坏其他卫星和太空设备及卫星本体-甚至是国际太空站。太空垃圾的数量以每年5%的速度不断增加,近几年更是以每年40%的速度递增,随着太空垃圾数量不断增多,这些碎片之间的碰撞几率也不断增加,从而产生雪崩效应,当碎片的数量累积到一定程度,将会使航天活动无法进行,近地空间则完全失去使用价值。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利用绳系空间机器人清理太空垃圾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以下缺点:一是只能捕获大尺寸太空垃圾,不能捕获较小尺寸碎片;二是只能捕获太空垃圾,没有清理太空垃圾的功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卫星装置的太空垃圾清理方法,利用可变形的箱体结构、太空垃圾增压装置、两级清理结构、以及光电检测模块,实现对太空垃圾的准确定位和有效清理。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卫星装置的太空垃圾清理方法,实施该方法的卫星装置包括卫星本体和任务执行模块,所述卫星本体包括第一结构箱、太阳能电池阵列、置于所述第一结构箱内部的电源模块、导航模块、轨道控制模块、飞行控制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第一结构箱为立方体,箱体各面通过机械结构固定,太阳能电池阵列置于第一结构箱顶面的外部,所述电源模块、导航模块、轨道控制模块、飞行控制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多层垂直叠放,所述任务执行模块包括第二结构箱、置于第二结构箱内部的任务控制模块、探测识别模块、捕获模块、粉碎模块、运送模块和激光烧蚀模块,所述第二结构箱为立方体,其第二结构箱左侧面为固定面,与第一结构箱右侧面机械锁紧,其余五个面能够在-60~60°范围内展开和合拢,所述第二结构箱箱体各面通过直流电机推杆连接,其中,任务控制模块固定在所述第二结构箱左侧面、所述探测识别模块置于第二结构箱顶面的内部;在第二结构箱顶面、第二结构箱底面的内侧四角分别安装一个增压装置;探测识别状态下所述第二结构箱展开,捕获状态下所述第二结构箱合拢;任务控制模块与轨道控制模块直接通信,控制任务执行模块内各子模块开展工作,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探测识别模块探测识别太空垃圾;
(2)捕获模块捕获太空垃圾;
(3)粉碎模块粉碎太空垃圾;
(4)运送模块运送太空垃圾;
(5)激光烧蚀模块对太空垃圾进行激光烧蚀。
优选地,探测识别模块位于第二结构箱顶面的内部,包括三个构成相同的光电检测子模块,每个光电子检测模块包括光电望远镜、大靶面科学级CCD相机和斜轴旋转云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交通大学;汉鹏武,未经兰州交通大学;汉鹏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8961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