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淤泥河床土石围堰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89176.3 | 申请日: | 201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804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惠建伟;宋成年;皇新波;李新亮;欧甫;谢勇;郝龙;李涛;马熊;李重元;张禄;董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04 | 分类号: | E02D19/04;E02D19/18;E02B3/16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10032 陕西省西安市辛家***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淤泥 河床 土石 围堰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淤泥河床土石围堰,其特征在于:包括嵌入在淤泥河床内的底部封堵结构、竖向防水结构(7)和土石堰体(3);所述底部封堵结构包括两个呈平行布设的防渗墙(2),所述竖向防水结构(7)竖直布设在两个所述防渗墙(2)的上方,所述竖向防水结构(7)的下部伸入至两个所述防渗墙(2)之间,每个所述防渗墙(2)均包括多个第一高压旋喷桩和与多个所述第一高压旋喷桩交错布设的多个第二高压旋喷桩,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高压旋喷桩和第二高压旋喷桩之间通过桩间墙连接为一体,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高压旋喷桩或第二高压旋喷桩之间的桩间距为0.7m~0.8m;所述土石堰体(3)包括布设在竖向防水结构(7)内外两侧的内堆体(8)和外堆体(9),所述内堆体(8)和外堆体(9)均为土石堆体;所述土石堆体的上表面为由上向下逐渐向外倾斜的坡面,所述竖向防水结构(7)的高度不小于所述土石堆体的高度;
所述土石堆体坡面的坡脚处均布设有堆石体(6),所述堆石体(6)由竖向钢筋笼和填充在所述竖向钢筋笼内的石块组成;
所述外堆体(9)的坡面为迎水面,所述外堆体(9)坡面的下部布设有石笼护面(16),所述石笼护面(16)的高度不小于所述河道内河流的常水位;所述石笼护面(16)由沿外堆体(9)坡面布设的斜向钢筋笼和填充在所述斜向钢筋笼内的石块组成,所述竖向钢筋笼的顶部与所述斜向钢筋笼的底部连接;
所述石笼护面(16)的上方且沿外堆体(9)坡面布设有石块护面层(17),所述石块护面层(17)由铺设在所述外堆体(9)的坡面上的多个护面石块组成;
相邻两个所述护面石块的缝隙之间以及所述内堆体(8)的坡面上均覆盖有草皮(19)。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淤泥河床土石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防水结构(7)包括竖直布设的土工膜(1)和对土工膜(1)进行防护的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包括布设在土工膜(1)的两侧的两排立杆(15),每排所述立杆(15)与土工膜(1)之间均布设有护板(5),两个所述护板(5)夹持在土工膜(1)的两侧且卡紧在两排所述立杆(15)之间;所述护板(5)板面的尺寸不小于土工膜(1)的尺寸;所述立杆(15)、护板(5)和土工膜(1)的下部均伸入至所述底部封堵结构内部。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淤泥河床土石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压旋喷桩和第二高压旋喷桩的桩径均为φ140mm~φ150mm。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淤泥河床土石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土石堆体包括布设在挡水结构侧面的粘土层(10)和布设在粘土层(10)外侧的土石层(12),所述粘土层(10)与土石层(12)之间布设有反滤层(11),所述立杆(15)的中部埋设在所述粘土层(10)内。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淤泥河床土石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桩间墙为混凝土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8917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货品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 下一篇:一种鳍形散热器LED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