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夹持辅助装置的人工腱索植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88779.1 | 申请日: | 201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932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潘湘斌;张伟伟;孟旭;张庭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德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24 | 分类号: | A61F2/2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瑞方达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4 | 代理人: | 张秋红;林俭良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夹持 辅助 装置 人工 植入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的带夹持辅助装置的人工腱索植入系统,包括推送导管、夹持装置、穿刺装置和夹持辅助装置,夹持装置包括容置有人工腱索的夹持推杆及用于配合夹持瓣叶的远端夹头和近端夹头,穿刺装置包括穿刺推杆及设于穿刺推杆远端的穿刺针头。夹持推杆及穿刺推杆分别活动地穿装在推送导管中,穿刺针头具有锥形远端及钩状主体,夹持辅助装置包括活动地穿装在推送导管中的夹持辅助臂及设于夹持辅助臂远端的夹持辅助件,夹持辅助臂推动夹持辅助件从人工腱索植入系统的远端伸出后与夹持装置配合夹持瓣叶。本发明的人工腱索植入系统中,夹持辅助件可支撑在瓣叶的下表面,协助夹持装置稳定搏动的瓣叶,提高夹持稳定性、防止瓣叶自夹持装置中滑脱。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修复心脏瓣膜缺陷的器械,尤其涉及人工腱索植入系统。
背景技术
二尖瓣为左心房(简称:LA)和左心室(简称:LV)之间的单向“阀门”,可以保证血液从左心房流向左心室。请参见图1,正常健康的二尖瓣具有多根腱索。二尖瓣的瓣叶分为前叶和后叶,左心室处于舒张状态时,两者处于张开状态,血液从左心房流向左心室;左心室处于收缩状态时,腱索被拉伸,保证瓣叶不会被血流冲到心房侧,前、后叶闭合良好,从而保证血液从左心室经过主动脉瓣(简称:AV)流向主动脉。若腱索或乳头肌出现病变,例如图2所示的后叶腱索断裂,当左心室处于收缩状态时,二尖瓣不能像正常状态时恢复至关闭状态,血流的冲力会进一步导致瓣叶脱入左心房,造成血液返流。
腱索出现病变或者腱索断裂后均不能自行修复,即使少数腱索断裂,也可使其它腱索张力增高而发生新的腱索断裂。目前通常采用外科手术植入人工腱索的方式治疗腱索病变,需要采用侵入性开胸技术,并实行全麻、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作为辅助支持。这类外科手术存在手术过程复杂、手术成本高、病人创伤程度高、并发症风险高、住院时间长以及患者恢复过程痛苦等缺陷。
现有一种通过微创方式植入人工腱索的器械,该器械先通过夹持装置夹持并固定瓣叶,再将穿刺针与人工腱索结合并将人工腱索拉向心室壁固定。然而由于瓣叶始终处于搏动状态,且瓣叶的表面为光滑组织,导致夹持装置很难快速地成功夹持瓣叶,即使已经夹持瓣叶,瓣叶也可能自夹持装置中脱落,导致手术时间延长甚至手术失败。并且,在瓣叶被俘获后,如果发现夹持位置不理想,术者需要微调夹持装置,此时瓣叶极易从夹持装置中滑脱,导致手术时间延长甚至手术失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带夹持辅助装置的人工腱索植入系统,可快速夹持瓣叶,并提高瓣叶夹持的稳定性、防止瓣叶自夹持装置中滑脱。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带夹持辅助装置的人工腱索植入系统,包括推送导管、夹持装置、穿刺装置和夹持辅助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容置有人工腱索的夹持推杆及用于配合夹持瓣叶的远端夹头和近端夹头。所述穿刺装置包括至少一根穿刺推杆及设于所述穿刺推杆远端的穿刺针头。所述夹持推杆及所述穿刺推杆分别活动地穿装在所述推送导管中。所述穿刺针头具有锥形远端及钩状主体。所述夹持辅助装置包括活动地穿装在所述推送导管中的夹持辅助臂及设于所述夹持辅助臂远端的夹持辅助件。所述夹持辅助臂推动所述夹持辅助件从所述推送导管远端或所述近端夹头远端伸出,所述夹持辅助件与所述夹持装置配合夹持瓣叶。由此,夹持辅助件可支撑在瓣叶的下表面,协助夹持装置稳定搏动的瓣叶,防止瓣叶自夹持装置中滑脱。
所述的人工腱索植入系统中,优选所述夹持辅助件由弹性和/或柔性材料制成。
所述的人工腱索植入系统中,优选所述夹持辅助件由不透射X射线材料制成。
所述的人工腱索植入系统中,优选所述夹持辅助件为由至少一根支撑杆构成的杆状结构,所述杆状结构与所述夹持辅助臂共同收容于所述推送导管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德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德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887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