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元救生舱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84677.2 | 申请日: | 201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11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姚刚;段忠诚;刘英杰;赵文学;彭晗青;孙紫涵;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62B31/00 | 分类号: | A62B31/00;A62B7/02;A62B7/10;A62B9/00;E04B1/343;E04B1/66;E04C2/284;E04H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2111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救生舱 密封连接装置 多面体结构 防护密闭门 舱式结构 标准化生产 舱体模块 维护方便 自由组合 可组合 舱体 替换 灵活 支撑 维护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元救生舱,既可独立又可组合使用,其为一种多面体结构的舱体,包括舱式结构框架、多个舱面以及多个防护密闭门,所述舱式结构框架用于支撑和安装多个舱面,所述舱面形成多面体结构的多个面,所述防护密闭门设在所述舱面上,所述舱面上设有密封连接装置,一个单元救生舱能够通过所述密封连接装置与另一个单元救生舱固定连接。本发明的单元救生舱可实现多舱自由组合,空间灵活高效,并且可实现舱体模块化标准化生产,维护方便,实现替换维护方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救护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既可独立又可组合的单元救生舱。
背景技术
现有的救生舱设计为连体式的固定设计和可移动分体式设计。可移动分体式救生舱舱体可分为圆筒型、方筒型、圆 筒与方筒结合型。(1)圆筒型。即采用压力容器式圆筒结构,通 过内置加强筋增加结构强度。(2)方筒型。即采用钢板与槽钢或方钢焊接而成,再通过内置或外置加强筋增加结构强度。(3)圆筒与方筒结合型。即采用以上2种结构混搭在一起,或一方一圆,或两方一圆,2个方形在两端,圆形在中间。占市场主流的可移动分体式方筒型舱体结构形式一般是以过渡舱、生活舱、设备舱按前后顺序一字排开。国内生产的救生舱几乎全部为硬体式,即由钢制外壳组装而成。舱体对接技术:救生舱连接结构有刚性焊接、螺栓连接、法兰连接等。存在密闭性不足,抗压性不足等问题。
烟台冰轮高压氧舱有限公司设计开发了“KJYF系列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该公司生产的救生舱断面设计分为拱形和圆形两种。产品的结构设计采用分体组合式结构,由过渡舱、生存舱、设备舱三部分组成,舱体之间通过法兰连接。三个完全独立的舱体制造,使用中连接在一起,有密闭通道实现两个舱体的相通。舱体由钢板焊接制成。
现有技术的缺陷有:(1)舱体不能任意增加数量,空间单一,空间范围固定;(2)水平单一连接方式,利用率低;(3)救生舱连接强度弱,气密性差,抗压性差;(4)结构复杂,施工麻烦,难以实现模块化标准化生产;(5)舱体的组装维护不易,维护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既可独立又可组合的单元救生舱。本发明的单元救生舱可实现多舱自由组合,空间灵活高效,并且可实现舱体模块化标准化生产,维护方便,实现替换维护方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单元救生舱,所述单元救生舱为一种多面体结构的舱体,其包括舱式结构框架、多个舱面以及多个防护密闭门,所述舱式结构框架用于支撑和安装多个舱面,所述舱面形成多面体结构的多个面,所述舱面上设有密封连接装置,一个单元救生舱能够通过所述密封连接装置与另一个单元救生舱固定连接,所述防护密闭门固定在所述舱面上密封连接装置的内侧。
进一步地,多个舱面包括位于舱体上下两面的两个舱面以及位于舱体侧面的多个舱面,所述密封连接装置包括垂直密封连接装置,其设在位于舱体上下两面的两个舱面上,所述垂直密封连接装置用于垂直连接相邻的单元救生舱舱体。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连接装置还包括侧面密封连接装置,其设在位于舱体侧面的舱面上,所述侧面密封连接装置用于侧面连接相邻的单元救生舱舱体。
进一步地,所述垂直密封连接装置包括分别设在舱体上下两面上的舱体连接法兰Ⅰ和舱体连接法兰Ⅱ,所述舱体连接法兰Ⅰ的端面内沿凸起形成凸面,所述舱体连接法兰Ⅱ的端面内沿凹入形成凹面,当两个单元救生舱相互连接时,所述舱体连接法兰Ⅰ的凸面嵌合于所述舱体连接法兰Ⅱ的凹面内,通过紧固件实现两者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侧面密封连接装置包括设在舱体侧面的舱面上的舱体侧面连接法兰Ⅲ,用于将两单元救生舱连接起来;所述舱体侧面连接法兰Ⅲ的突面上开有一环状梯形槽作为法兰密封面,所述法兰密封面与垫片配合,实现相邻单元救生舱舱体侧面的密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未经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846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呼吸保护仪器的测试的人工头部
- 下一篇:救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