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传感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82540.3 | 申请日: | 201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85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余成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华市唯创机械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H17/00 | 分类号: | G01H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000 浙江省金华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感应元件 发射头 感应底座 接收器 中心发射 锥形凹面 传感器支架 连接电源 周侧部 传感器 多圈 电池 中心接收器 底座四周 规则布置 同心布置 信号分布 平整面 弹簧 底面 圈数 斜向 环绕 发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支架、感应元件和感应底座,传感器支架是围绕在底座四周以及上方的框架;感应元件通过四周弹簧吊于框架上并且位于感应底座上方;感应底座连接电源或电池,感应底座顶部设有中心低于周侧的锥形凹面,锥形凹面中心设有一个中心发射头,锥形凹面周侧部规则布置有多个发射头,多个发射头是环绕于中心发射头同心布置的三圈发射头;感应元件连接电源或电池,感应元件底面是平整面,感应元件底面的中心设有与中心发射头对应的中心接收器;感应元件底面的周侧部设有与三圈发射头相对应的多圈接收器;接收器的圈数大于三圈;三圈发射头斜向发射的信号分布于多圈接收器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感器。
背景技术
现在随着科技化时代的到来,汽车、无人机、摩托车等高科技产品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伴随便利的同时是高风险和巨大的安全死角,当事故发生时,严重时可导致驾驶员昏迷,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大部分驾驶员哪怕因事故导致昏迷,但只要能得到有效的救援,便可以挽回一条生命,而往往当事故发生在人迹罕至的地方,驾驶员一旦陷入昏迷,没人帮忙报警,驾驶员便会很有可能,因为,无法得到及时的救治而失去生命。
并且针对部分科技产品,需要保持水平状态,如无人机,遥控飞机,轮船,汽车等科技产品,其要求保持在水平或者相对水平的状态,才能保证其正常的使用和运转。
在遇到碰撞时,传感器的作用就显得非常要紧,现有的传感器大都不可以调整,成本高,通用性差。通用性稍微好点的产品,在具体应用中效果又差,另外,对于振动和碰撞没有区分,不仅灵敏度完全不可调,而且检测方位存在较大局限。
针对检测的灵敏度和实际的碰撞触发效果,其局限性往往导致其容易出现故障和问题。
同时,能够检测碰撞具体来自哪个方位,可以有效的提高数据内容,增加事故和测试过程中的判断依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根据大量数据量,自动分析测算出振动幅度、频率、方向的传感器,同时,还能通过弹簧调整灵敏度的传感器。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支架、感应元件和感应底座,传感器支架是围绕在底座四周以及上方的框架;感应元件通过四周弹簧吊于框架上并且位于感应底座上方;感应底座连接电源或电池,感应底座顶部设有中心低于周侧的锥形凹面,锥形凹面中心设有一个中心发射头,锥形凹面周侧部规则布置有多个发射头,多个发射头是环绕于中心发射头同心布置的三圈发射头;感应元件连接电源或电池,感应元件底面是平整面,感应元件底面的中心设有与中心发射头对应的中心接收器;感应元件底面的周侧部设有与三圈发射头相对应的多圈接收器;接收器的圈数大于三圈;三圈发射头斜向发射的信号分布于多圈接收器内。
作为优选,所述感应元件四周通过四个规则分布的弹簧,水平连接在所述传感器支架上。
作为优选,传感器支架包括上部、中部和下部,上部为斜向设置的第一支杆,中部为竖直设置的第二支杆,下部为水平设置的第三支杆;多根第一支杆上端相互固定连接,第一支杆下端连接第二支杆上端,第三支杆内端连接感应底座,外端连接第二支杆下端。
作为优选,静态时,接收器的圈数为五圈;发射头的圈数为三圈;三圈的斜向输出信号与所述五圈接收器中部的三圈对应匹配。
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器,预设每个接收器的编码和位置,所述控制器用于检测多个接收器的信号收到与否;且控制器统计每个编码的信号收到与否,用于发送给上位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用于净水系统中的压力桶, 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 机械结构,可以反复安装使用。
二、便于拆卸,更换零件和维修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华市唯创机械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未经金华市唯创机械技术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825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