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电解烟气余热发电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1281610.3 | 申请日: | 2017-1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337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 发明(设计)人: | 张芬萍;蒋杨;张亚楠;汪艳芳;柴登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N11/00 | 分类号: | H02N11/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专利中心 11028 | 代理人: | 李迎春;李子健 |
| 地址: | 10008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铝电解烟气 余热发电 温差发电模块 铝电解 半导体温差发电 高温烟气净化 高温烟气余热 铝电解工业 铝电解生产 铝电解系统 余热再利用 高温烟气 回收利用 机械传动 技术实现 节能降耗 热能转换 系统结构 余热利用 回收 烟管 烟气 发电 输出 维护 | ||
一种铝电解烟气余热发电的方法,涉及一种铝电解生产过程的余热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回收利用过程是在铝电解烟气烟管上安装温差发电模块,温差发电模块将铝电解烟气的热能转换为电能输出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利用半导体温差发电技术实现铝电解高温烟气余热发电回收,将回收电能用于铝电解系统,一方面实现了余热再利用,降低了高温烟气对铝电解高温烟气净化系统的影响,另一方面实现了烟气的余热发电,为铝电解工业进一步节能降耗提供了新的出路,其系统结构简单,不改变铝电解烟气系统的原有结构,容易实现,安装和维护简单,且工作时无污染、无机械传动、寿命长。
技术领域
一种铝电解烟气余热发电的方法,涉及一种铝电解生产过程的余热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预焙阳极铝电解的基本原理是冰晶石-氧化铝电解质熔体在强大的直流电作用下在阴阳两极间发生电化学反应,电解质中的铝离子得到电子在阴极上析出得铝液,氧离子在阳极上放电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混合气体。理论上完全反应时生产吨铝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其3/4,但是槽内的碳素材料尤其是碳阳极在生产过程中会存在燃烧、氧化,另外,在铝电解过程中还存在有氟化物挥发或生成,再加上因槽内负压造成的氧化铝、碳粒等细小颗粒物进入烟气,生产吨铝一般可产生烟气1.5吨左右。
铝电解过程一般在920-960℃左右高温下进行,烟气经过集气系统离开电解槽进入净化系统,带走的热量约占总散失能量的20%-30%,从烟管中排出时其温度一般在150℃左右,最高可达200℃以上。
随着槽容量增加,烟气流量及散热量增加,而大型、超大型电解槽已经成为当今铝电解工业的主体,降低烟气带走的热量或者实现烟气散热回收将会是节能降耗的新出路。另一方面,高温烟气对净化系统尤其是袋式除尘器的影响很大,直接影响净化系统的运行成本及净化效率。在工业上为了降低烟气的温度,一般通过吸入大量的空气对烟气进行稀释降温处理,但同时也增加了烟气处理量及风机的能耗。而通过回收烟气的热量可以降低进入净化系统烟气的温度,同时降低净化系统的运行成本。加之,电解烟气已经脱离电解过程,电解烟气余热的回收对于电解过程几乎不存在影响。因此,回收利用铝电解烟气的余热将是铝电解工业节能降耗的新出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将铝电解烟气所带的热量转化为电能有效利用,并将产生的电能返回用电系统,达到余热再利用和节能降耗的目的铝电解烟气余热发电的方法。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铝电解槽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回收利用过程是在铝电解烟气烟管上安装温差发电模块,温差发电模块将铝电解烟气的热能转换为电能输出利用。
本发明的一种铝电解槽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温差发电模块将铝电解烟气的热能转换的电能,通过稳压电路模块、蓄电池及充电保护模块、逆变器和负载电路,进行利用。
本发明的一种铝电解槽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差发电模块中的半导体热端紧贴在铝电解烟气烟管管壁上吸收热量,与其冷端之间产生持续的温差,产生持续的电能,温差发电模块连接稳压电路,后接入蓄电池,蓄电池中的电能输出负载电路。
本发明的一种铝电解槽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导体温差模块半导体发电片的热端面紧贴在导热贴膜上,所述的导热贴膜紧贴在铝电解槽烟气管外表面;所述的半导体温差模块半导体发电片冷端面连接有肋片散热器,利用空气对流散热。
本发明的一种铝电解槽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导体温差模块在铝电解槽烟气管表面分为若干组,组内的半导体温差模块为并联方式、串联方式或阵列方式相互连接,后接入稳压电路。
本发明的一种铝电解槽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电池连接有逆变器,将直流转变为交流,接入负载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816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