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达标化粪池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79585.5 | 申请日: | 201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35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浦绍明;谢朝晖;余仲勋;陆轶锋;刘超翔;刘琳;聂蕊;贾文杰;秦成新;许海生;朱树文;杨仕勇;邱学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邱学尧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11/02;C02F11/04;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达标 化粪池 | ||
为将生活污水预处理和深度处理融合为一体,本发明提出达标化粪池。其主要构筑物包括粪渣池、管道式格栅、间接回流系统和生物接触氧化过滤沉淀池;污水在达标化粪池内经过滤、沉淀和生化作用去除污染物并提高出水溶解氧,达到相应标准后直排或回用。达标化粪池比现有化粪池增加一定的投资和运行费用,但改变了现有“化粪池+污水收集管网+集中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模式,减少了管网和污水处理厂投资,方便就进回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污染治理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达到直排或回用标准的化粪池。
背景技术
化粪池是一种重要的生活污水预处理装置,但是单纯采用化粪池处理生活污水,不能达到相关直排或回用标准,需经过深度处理后才能直排或回用。而分散的生活污水深度处理设施投资和运行费用较高,因此建污水收集管网将分散的污水收集后再建集中污水处理厂进行深度处理。这就是当前广泛运用的“化粪池+污水收集管网+集中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处理模式。
现有生活污水处理模式的投资和运行费用包含化粪池、污水收集管网和集中污水处理厂三个部分。如果开发一种能够同时满足预处理和深度处理要求,将生活污水处理达到直排或回用标准的达标化粪池,则达标化粪池的投资和运行费用会增加;如果达标化粪池增加部分的费用控制在污水收集管网和集中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和运行费用范围内,则达标化粪池在经济上具有可行性。
达标化粪池不但可以减少污水处理的投资和运行费用;而且可以消除现有模式污水治理效果受限于管网收集效率的限制;同时生活污水在处理达标后可就近回用于绿化、冲厕、道路清扫、农田灌溉等;另外污水处理达标后进入水体,能尽早利用水体净化能力,进一步降解污染物。
关于投资方面。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化粪池水力停留时间为12~24h,从水力停留时间看,化粪池满足了绝大部分污水处理工艺的停留时间要求,也就是说利用现有化粪池的容积也可以建设深度处理装置,而采用将生化、沉淀和过滤融为一体的生物接触氧化过滤沉淀池将极大的节省容积要求。另外如果大规模、批量化生产、大范围安装达标化粪池,则设施的投资费用会降低。
关于运行费用方面,达标化粪池所需风机,水泵等设备较少,水电、药剂费等消耗量较少,仪表电器控制要求低,运行管理方面会比现有化粪池高,但增加的费用也有条件可以控制在污水收集管网和集中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费用的范围之内,另外如果回用的话还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价值。
在我国目前通行的直排或回用标准中《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是相对要求最高的标准,只要能够达到一级A标准其他标准基本都能满足。本发明以一种实施例来示意出水水质要求较低的达标化粪池结构组成,以另一种实施例来示意出水水质要求较高的一级A标化粪池的结构组成。
发明内容
为将生活污水预处理和深度处理融合为一体,本发明提出达标化粪池。其主要构筑物包括粪渣池和生物接触氧化过滤沉淀池;粪渣池与生物接触氧化过滤沉淀池之间设通道Ⅰ,在通道Ⅰ靠粪渣池一侧设格栅;污水经粪渣池和格栅处理后从通道Ⅰ进入生物接触氧化过滤沉淀池,其中大颗粒固态污染物被拦截在粪渣池内,污水在生物接触氧化过滤沉淀池内经过滤、沉淀和生化作用去除污染物并提高出水溶解氧。
在生物接触氧化过滤沉淀池内设曝气系统,增加溶解氧含量使池内生活污水发生好氧生化反应降解污染物。
设两个生物接触氧化过滤池沉淀池,通过曝气系统控制两个池体作为缺氧池和好氧池交替运行,使好氧生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生物膜在缺氧生化反应过程中脱落,防止过滤系统的堵塞。
在缺氧池和好氧池之间设通道Ⅱ,采用输送装置将缺氧池污水输送至好氧池,提高好氧池水位,使好氧池污水经通道Ⅱ自行回流至缺氧池;这种通过输送非目标污水使目标污水回流的技术,本发明称之为间接回流技术。
输送装置采用气提装置,气提装置可与曝气装置共用鼓风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邱学尧,未经邱学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795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