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孔吸附型汽车内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1279411.9 | 申请日: | 2017-1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74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 发明(设计)人: | 李正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正恩 |
| 主分类号: | C08L27/06 | 分类号: | C08L27/06;C08L23/30;C08K13/06;C08K9/04;C08K3/34;C08K5/153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1115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孔 吸附 汽车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孔吸附型汽车内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氯乙烯曾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通用塑料,应用非常广泛。在建筑材料、工业制品、日用品、地板革、地板砖、人造革、管材、电线电缆、包装膜、瓶、发泡材料、密封材料、纤维等方面均有广泛应用,由氯乙烯在引发剂作用下聚合而成的热塑性树脂。是氯乙烯的均聚物。氯乙烯均聚物和氯乙烯共聚物统称为氯乙烯树脂。PVC为无定形结构的白色粉末,支化度较小。工业生产的PVC分子量一般在5万~12万范围内,具有较大的多分散性,分子量随聚合温度的降低而增加;无固定熔点,80~85℃开始软化,130℃变为粘弹态,160~180℃开始转变为粘流态;有较好的机械性能,抗张强度60MPa左右,冲击强度5~10kJ/m2;有优异的介电性能。但对光和热的稳定性差,在100℃以上或经长时间阳光曝晒,就会分解而产生氯化氢,并进一步自动催化分解,引起变色,物理机械性能也迅速下降,在实际应用中必须加入稳定剂以提高对热和光的稳定性。PVC很坚硬,溶解性也很差,只能溶于环己酮、二氯乙烷和四氢呋喃等少数溶剂中,对有机和无机酸、碱、盐均稳定,化学稳定性随使用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目前,很多汽车内饰材料为聚氯乙烯材料,然而有的采用有毒的增塑剂添加,这样就危害到了人体健康,且在汽车内部,经常是一个较为密闭的空间,如果改善该空间内的环境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因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具有吸附性能的内饰件材料,该材料目的就在于改善车内环境质量,维护人体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微孔吸附型汽车内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微孔吸附型汽车内饰材料,它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的:
有机微粉16-20、聚氯乙烯110-120、1-羟乙基-2-油基咪唑啉0.8-1、季戊四醇4-6、三丁基三氯化锡0.3-0.5、n-水杨酰苯胺1-2、氧化聚乙烯蜡3-5、十六烷酸1-2、碳酸锂0.1-0.2、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2-3、明矾粉3-4。
所述的有机微粉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的:
硅藻土24-30、三聚氰胺0.7-1、抗坏血酸2-4、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0.1-0.3、泡花碱2-3;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硅藻土,送入到0.7-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在35-40℃下保温1-2小时,过滤,将沉淀水洗,与泡花碱混合,在105-110℃下煅烧20-30分钟,冷却,磨成细粉,得硅藻土微粉;
(2)取三聚氰胺,加入到其重量10-18倍的无水乙醇中,搅拌均匀,加入上述硅藻土微粉,送入到66-70℃的恒温水浴中,保温搅拌15-20分钟,蒸馏除去乙醇,得氰胺化微粉;
(3)取抗坏血酸,加入到其重量13-20倍的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加入上述氰胺化微粉,搅拌均匀,加入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超声5-7分钟,过滤,将沉淀水洗,真空75-80℃下干燥20-30分钟,即得所述有机微粉。
所述的微孔吸附型汽车内饰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氧化聚乙烯蜡,加入到其重量2-4倍的二甲基甲酰胺中,搅拌均匀,送入到135-140℃的油浴中,保温搅拌10-20分钟,出料,加入1-羟乙基-2-油基咪唑啉,搅拌至常温,得蜡酰胺溶液;
(2)取明矾粉、季戊四醇混合,加入到混合料重量10-13倍的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加入n-水杨酰苯胺,超声3-5分钟,得苯胺溶液;
(3)取上述蜡酰胺溶液、苯胺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加入有机微粉,700-900转/分搅拌24-30分钟,得微粉分散液;
(4)取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加入到上述微粉分散液中,升高温度为70-75℃,保温搅拌10-20分钟,加入碳酸锂,搅拌均匀,过滤,将沉淀依次用无水乙醇、去离子水洗,常温干燥,得有机复合填料;
(5)取上述有机复合填料,与剩余各原料混合,搅拌均匀,送入到挤出机中,熔融挤出,冷却造粒,即得所述微孔吸附型汽车内饰材料。
本发明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正恩,未经李正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794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电焊机
- 下一篇:一种可实现电焊机焊丝回抽的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