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天线阵列及无线通信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711278751.X | 申请日: | 2017-1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885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 发明(设计)人: | 朱毛毛;袁博;华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Q21/29 | 分类号: | H01Q21/29;H01Q21/00;H01Q3/24;H01Q1/50;H01Q9/28;H01Q19/13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天线 阵列 无线通信 设备 | ||
公开了一种天线阵列以及无线通信设备。该天线阵列包括方向不同的至少两个定向天线。每个定向天线包括天线振子,反射器,连接所述天线振子的馈线,以及控制所述馈线的开关。所述天线振子为微带偶极天线振子。所述反射器为寄生微带天线振子。所述反射器的长度大于所述天线振子的长度。所述反射器的两侧向所述天线振子方向弯曲。任意两个定向天线的反射器的中点间的距离小于它们的天线振子的中点间的距离。由于天线阵列的反射器位于各定向天线的天线振子围成的图形的内侧,该天线阵列的尺寸小。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阵列以及无线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天线将电波指向特定方向可以提高抗干扰能力。由多个指向不同方向的定向天线组成的智能天线可改变其无线电收发方向。由于定向天线体积大,由多个指向不同方向的定向天线组成的智能天线难以小型化。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天线阵列以及无线通信设备,以实现小型化的智能天线。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天线阵列,包括第一定向天线和第二定向天线。所述第一定向天线和所述第二定向天线的方向不同。所述第一定向天线包括第一天线振子,第一反射器,连接所述第一天线振子的第一馈线,以及控制所述第一馈线的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定向天线包括第二天线振子,第二反射器,连接所述第二天线振子的第二馈线,以及控制所述第二馈线的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天线振子为微带偶极天线振子。所述第一天线振子的长度约为所述天线阵列的工作波长的一半。所述第一反射器为寄生微带天线振子。所述第一反射器的长度略大于所述第一天线振子的长度。所述第一反射器的中点到所述第一天线振子的距离约为所述工作波长的四分之一。所述第一反射器的两侧向所述第一天线振子方向弯曲。所述第二天线振子为微带偶极天线振子。所述第二天线振子的长度约为所述工作波长的一半。所述第二反射器为寄生微带天线振子。所述第二反射器的长度略大于所述第二天线振子的长度。所述第二反射器的中点到所述第二天线振子的距离约为所述工作波长的四分之一。所述第二反射器的两侧向所述第二天线振子方向弯曲。所述第一反射器的中点和所述第二反射器的中点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天线振子的中点和所述第二天线振子的中点间的距离。
上述天线阵列的反射器位于各定向天线的天线振子围成的图形的内侧。因此,该天线阵列的尺寸小。并且,反射器的两侧向天线振子方向弯曲可以避免天线振子围成的图形的内侧的反射器相互重叠。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中,所述天线阵列还包括第一印制电路板和第二印制电路板。所述第一天线振子,所述第一馈线,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天线振子,所述第二馈线,以及所述第二开关布置在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上。所述第一反射器和所述第二反射器布置在所述第二印制电路板上。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平行于所述第二印制电路板并与所述第二印制电路板固定。
由于馈线也在天线振子围成的图形的内侧,要在一块印制电路板上布置馈线和反射器的话,天线阵列的设计会很复杂。将馈线和反射器放在不同的印制电路板上可以简化天线阵列。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中,所述第一反射器的长度约为所述工作波长的0.54至0.6倍。所述第二反射器的长度约为所述工作波长的0.54至0.6倍。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中,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一开关为PIN型二极管。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至第三种实现中的任意一个中的天线阵列。所述无线通信设备还包括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用于关闭所述第一开关或所述第二开关以控制所述天线阵列为定向模式。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中,所述控制电路还用于打开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以控制所述天线阵列为全向模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包括两个定向天线的天线阵列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787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