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刚烷胺的抗原、抗体及其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78198.X | 申请日: | 201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524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杨金易;沈玉栋;曾道平;谭庶;孙远明;徐振林;陈丽;韦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77 | 分类号: | G01N33/577;G01N33/535;G01N21/31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64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刚烷胺 抗原 抗体 及其 免疫 检测 试剂盒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刚烷胺的抗原、抗体及其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本发明首先制备了金刚烷胺半抗原,其分子结构式如式(Ⅰ)所示:,然后与偶联载体蛋白后得到人工抗原,然后通过杂交瘤技术获得金刚烷胺的单克隆抗体,从而以所述金刚烷胺单克隆抗体建立了竞争性酶联免疫检测方法及试剂盒。本发明的金刚烷胺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可用于检测动物组织样品中金刚烷胺的含量,检出限为0.10μg/kg,IC50为0.79μg/L,线性检测范围为0~16.2μg/L,该方法简便、快速,成本低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适合现场快速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金刚烷胺的抗原、抗体及其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
背景技术
金刚烷胺(Amantadine)属于抑制流感病毒的抗病毒类药物,曾经用于禽类抵抗禽流感,因而受到广大养殖户的青睐,但因其缺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数据,金刚烷胺在美国不再被推荐用作治疗流感,且其对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我国农业部2005年发出《关于清查金刚烷胺等抗病毒药物的紧急通知》要求禁止生产、经营和使用金刚烷胺等抗病毒药物。美国FDA于2006年禁止金刚烷类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抗流感病毒药物用于禽类。
目前,对金刚烷胺的检测主要依靠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薄层色谱法(TLC)、质谱法(MS)等,地方标准《DB21/2394-2014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鸡肝和鸡肉中金刚烷胺、金刚乙胺的检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DB32/T1163-2007鸡肝中金刚烷胺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均采用仪器方法,仪器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结果准确等优点,但是存在仪器昂贵、检测费时的缺陷,并且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不能达到现代检测对快速、准确的要求。
免疫分析法可以弥补以上所有缺点。免疫分析法是一种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检测各种物质(药物、激素、蛋白质、微生物等)的分析方法,而建立小分子化合物的免疫分析方法的关键是能够制造出对小分子化合物具有高亲和力和高特异性的抗体。国外现已开发出能够检测金刚烷胺的酶联免疫试剂盒,但是国内生产的试剂盒在准确性、灵敏度、特异性等方面还不能完全达到检测的要求,并且过程复杂,不满足市场上对金刚烷胺的检测要求。
因此,研究高灵敏的免疫检测方法对金刚烷胺的有效监控和药代动力学研究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金刚烷胺检测方法出现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金刚烷胺的抗原、抗体及其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本发明公开的金刚烷胺半抗原为进一步研制金刚烷胺抗体及金刚烷胺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提供了原料;所述试剂盒利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反应原理对动物组织样品中金刚烷胺的残留进行定量检测,具有准确、灵敏、快速、简便的优点,能够高效检测金刚烷胺,为金刚烷胺快速检测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这对食品安全的监控具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金刚烷胺半抗原。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金刚烷胺的人工抗原。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金刚烷胺的抗体。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上述金刚烷胺的酶联免疫检测方法。
本发明的第五个目的是提供上述金刚烷胺的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
本发明的第六个目的是提供上述金刚烷胺的半抗原、人工抗原、抗体在检测金刚烷胺或其结构类似物中的应用,或在制备检测金刚烷胺或其结构类似物的产品中的应用,或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在检测金刚烷胺或其结构类似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金刚烷胺半抗原,其分子结构式如式(Ⅰ)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781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