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无级变速器的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78060.X | 申请日: | 201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12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刘金刚;谢洋生;李泉;赵又红;郑剑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湘潭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K17/08 | 分类号: | B60K17/08 |
代理公司: | 湘潭市汇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08 | 代理人: | 颜昌伟 |
地址: | 411201***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无级 变速器 电动汽车 动力 总成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无级变速器的电动汽车动力总成,包括电动机、无级变速器及变速控制装置;电动机的输出轴与无级变速器输入轴通过离合器连接;所述的无机变速器包括基轮和输出轮,基轮上设有多个扇形槽,每个扇形槽内分别设有一个扇形盘,扇形盘能够在扇形槽内移动;扇形盘和输出轮的外圆上开有凹槽,扇形盘和输出轮之间通过传动元件连接;所述扇形盘上设有安装孔,安装孔中安装着凸轮,凸轮用于推动扇形盘在基轮的扇形槽中移动,所述的变速控制装置与凸轮连接,控制凸轮的转动,以调节扇形盘的外径的大小,以改变输出轮的速度。本发明能有效降低电动机的额定转矩,大幅度降低电池和电机的重量和尺寸,且能够解决电动车电机和电池过大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无级变速器的电动汽车动力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人们对于汽车的经济性,舒适性,环保性越来越重视;在资源与环境日益紧张的当下,一些国家已经制定了停止生产销售传统能源汽车的时间表,人们对于资源与环境的保护也日益重视。电动汽车因其污染小、能耗低而进入人们的视线,且其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在汽车的开发与设计过程中,动力总成对于一辆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的电动汽车为了保持大功率,使得电动机的重量与尺寸较大,这样不仅使得其制造成本高,而且由于重量与尺寸的增加,大大的增加了整车设计难度,并且增大了汽车行驶过程的能量消耗。
大多的电动汽车采用固定的速比减速器,尽管这样传动方式简单,但效率低,能源利用率低。虽然有采用无级变速器用的电动汽车,但其无级变速器主动移动锥轮采用的是只能移动不能转动方式处理,这样使得无级变速器金属带与无级变速器锥轮的摩擦损耗大幅度增加,大大的减少了行车寿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电动汽车速比的调节,且可以大幅降低电池和电机的重量和尺寸,且能够解决电动车电机和电池过大问题的基于无级变速器的电动汽车动力总成。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无级变速器的电动汽车动力总成,包括电动机、无级变速器及变速控制装置;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与无级变速器输入轴通过离合器连接;所述的无级变速器包括基轮和输出轮,基轮上设有多个扇形槽,每个扇形槽内分别设有一个扇形盘,扇形盘能够在扇形槽内移动;扇形盘和输出轮的外圆上开有凹槽,扇形盘和输出轮之间通过传动元件连接;所述扇形盘上设有安装孔,安装孔中安装着凸轮,凸轮用于推动扇形盘在基轮的扇形槽中移动,所述的变速控制装置与凸轮连接,控制凸轮的转动,以调节扇形盘的外径的大小,以改变输出轮的速度。
上述的基于无级变速器的电动汽车动力总成中,所述的无级变速器还包括预紧轮,预紧轮与输出轮分别位于基轮的两侧,预紧轮安装在预紧轴上,预紧轴上预紧轮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弹簧,弹簧的轴线平行于基轮中心与预紧轮中心的连线,所述的传动元件包绕在扇形盘、输出轮和预紧轮上。
上述的基于无级变速器的电动汽车动力总成中,凸轮的两侧面与扇形槽的两侧壁之间分别设有一个弹簧,用于调控凸轮的转动。
上述的基于无级变速器的电动汽车动力总成中,所述的变速控制装置包括微型电机、输入齿轮及行星齿轮组;所述的行星齿轮组包括太阳轮Ⅲ、行星轮Ⅲ、内齿圈Ⅲ、轴承、太阳轮Ⅱ、行星轮Ⅱ、环形齿圈Ⅱ、太阳轮Ⅰ、内齿圈Ⅰ、多个行星轮Ⅰ;所述的太阳轮Ⅲ、太阳轮Ⅰ安装在无级变速器输入轴上,太阳轮Ⅰ靠近基轮设置,太阳轮Ⅱ通过轴承安装在无级变速器输入轴上,位于太阳轮Ⅲ、太阳轮Ⅰ之间,内齿圈Ⅲ、环形齿圈Ⅱ、内齿圈Ⅰ分别与太阳轮Ⅲ、太阳轮Ⅱ、太阳轮Ⅰ同轴;行星轮Ⅲ分别与太阳轮Ⅲ和内齿圈Ⅲ啮合,行星轮Ⅱ分别与太阳轮Ⅱ和环形齿圈Ⅱ的内齿圈啮合,行星轮Ⅰ分别与太阳轮Ⅰ和内齿圈Ⅰ啮合;所述的行星轮Ⅲ与行星轮Ⅱ同轴固定连接,且行星轮Ⅱ能在行星轮Ⅲ轴上转动,所述的太阳轮Ⅱ与内齿圈Ⅰ固定连接;所述的多个行星轮Ⅰ分别与对应的凸轮同轴连接;所述的微型电机输出轴与输入齿轮连接,输入齿轮与环形齿圈Ⅱ的外齿圈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湘潭大学,未经湘潭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7806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