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标定合成地震记录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可读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76470.0 | 申请日: | 201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75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霍守东;徐海;都小芳;陆红梅;石太昆;高正辉;舒国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V1/36 | 分类号: | G01V1/36;G01V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磐华律师事务所 11336 | 代理人: | 高伟;娄晓丹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标定 合成 地震 记录 方法 装置 系统 计算机 可读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标定合成地震记录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经测井环境校正后的密度与声波曲线,计算相应地层的反射系数;基于子波主频计算初始的合成地震记录;锁定标准层相对时间尺的位置,当所述子波主频一定时,通过调整速度衰减系数,以标定所述合成地震记录。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标定合成地震记录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可读介质,在不改变反射系数的前提下,通过求取速度衰减系数,可实现井眼处井震旅行时间的“非均匀”匹配,确保了合成记录波组能量与地震波波组能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震波应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用于标定合成地震记录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在油气资源日益紧张的形势下,以岩性油气藏为主的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变得日趋重要,因此地震-测井-地质一体化综合研究形势的发展要求储层预测走向精细化。为了获得更直接和更详细的岩性信息,均离不开对测井信息的标定。随着当前勘探目标隐蔽性越来越大,尺度越来越小,对合成地震记录高精度标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采用何种方式获得高品质的合成地震记录成为精细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的合成地震记录制作过程中包含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假设:(1)地震波以平面波的形式垂直向下入射到界面,所有界面的反射子波与入射子波波形相同,只是振幅和极性不同;(2)透射能量损失不予考虑;(3)不考虑多次波。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遇到合成记录标定效果不理想,甚至错误的现象。
为了获取高品质的合成记录,目前采用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1)针对大范围目的层,采用“相对时移”标定调整来满足大尺度的勘探需求;(2)针对储层精细标定,一般采用相对标定+时间尺的拉伸或挤压的方式,确保合成记录与实际地震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3)针对全井段对局部储层高精度特殊标定,同时运用了“多时窗变子波的标定方法”与“声波时差进行均匀补偿”技术。
以上三种标定方法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反射系数,不能确保合成记录波组能量与地震波波组能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用于标定合成地震记录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可读介质,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克服目前存在的问题,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标定合成地震记录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经测井环境校正后的密度与声波曲线,计算相应地层的反射系数;基于子波主频计算初始的合成地震记录;锁定标准层相对时间尺的位置,当所述子波主频一定时,通过调整速度衰减系数,以标定所述合成地震记录。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测井曲线系统误差进行校正的步骤。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地震数据提取多层段子波主频,以实现所述子波主频能量与地震波主频能量相对应。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选用Rick子波作为标定子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利用精细三级构造层序解释界面,建立所述精细三级构造层序解释界面与测井岩性界面的初步时深对应关系。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逐渐增大所述速度衰减系数,直至所述标定完成。
进一步地,在锁定标准层相对时间尺的位置,当所述子波主频一定时,通过调整速度衰减系数,以标定合成地震记录的步骤中:所述反射系数保持不变。
进一步地,所述速度衰减系数的取值范围包括:0.9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764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