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模拟支气管内镜辅助麻醉插管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76059.3 | 申请日: | 201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336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吕晓东;冯艺;杨金兰;朱丽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维森视觉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B23/28 | 分类号: | G09B2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谈杰 |
地址: | 22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拟腔 插管装置 模拟手柄 磁栅尺 电子模拟 支气管 内镜 麻醉 第二检测 检测装置 内部安装 上套 穿过 检测 观察 学习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子模拟支气管内镜辅助麻醉插管装置,包括模拟手柄和模拟腔,模拟手柄位于所述模拟腔上方,且模拟手柄的底部安装有柔性磁栅尺,柔性磁栅尺穿过模拟腔,且柔性磁栅尺上套装有第一检测装置,模拟腔内部安装有第二检测装置,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模拟插管装置不利于观察学习和无法检测出弯曲深度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拟辅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模拟支气管内镜辅助麻醉插管装置。
背景技术
气管内插管术是指将特制的气管导管,通过口腔或鼻腔插入病人气管内。是一种气管内麻醉和抢救病人的技术,也是保持上呼吸道通畅的最可靠手段。气管或支气管内插管是实施麻醉一项安全措施。
支气管内镜辅助麻醉气管插管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成熟手术,由于支气管内镜能够借助电子显示设备实时观察患者从声门到气管内的状况,因此可以更直观的在可视化形式下进行手术,传统的模拟训练是在医疗假人上实现,但是无法观察插管的实际情况,不利于观察学习,申请号为CN201710034229.0的专利,一种智能化电子模拟纤维支气管镜训练装置,该装置能够实现模拟训练,但是结构过于复杂,成本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模拟支气管内镜辅助麻醉插管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模拟插管装置不利于检测插入深度的技术问题。
一种电子模拟支气管内镜辅助麻醉插管装置,包括模拟手柄和模拟腔,所述模拟手柄位于所述模拟腔上方,且模拟手柄的底部安装有柔性磁栅尺,所述柔性磁栅尺穿过所述模拟腔,且柔性磁栅尺上套装有第一检测装置,所述模拟腔内部安装有第二检测装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磁栅尺的截面为圆形,采用本步的有益效果是这样方便360度录磁,从而在模拟训练时,可以旋转,不会发生数据丢失。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包括麻醉模拟管和第一读数头,所述第一读数头安装在麻醉模拟管的端部,所述麻醉模拟管套装在柔性磁栅尺上,所述第二检测装置包括第二读数头,所述第二读数头设置在模拟腔内部,采用本步的有益效果是第二读数头测量的是磁栅(即模拟支气管镜)插入的深度,第一读数头是测量麻醉模拟管下移的深度。
进一步地,所述模拟腔包括盒体、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所述第一挡块、第二挡块间隔固定在盒体内部,所述第一挡块内部设置有第一弧形槽,所述第二挡块内部设置有第二弧形槽,所述第一弧形槽与第二弧形槽组合形成管道,所述柔性磁栅尺穿过所述管道,所述盒体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管道相对应,采用本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管道可以模拟气管走向。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块、第二挡块的内壁均为梯台型,且第一挡块的内壁和第二挡块的内壁组合形成插槽,所述插槽内部设置有所述第二读数头。
进一步地,它还包括挡圈,所述挡圈套装在所述柔性磁栅尺上,且挡圈设置在盒体上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为一种电子模拟支气管内镜辅助麻醉插管装置,包括模拟手柄和模拟腔、模拟麻醉插管,以此来模拟支气管辅助下麻醉插管手术过程,本发明中配备有虚拟内镜模拟训练器软件,这样便于观察和训练学习;本发明安装有两个读数头,分别用来产生模拟支气管镜插入深度和麻醉插管的插入深度的信号,以此对插入不同深度的情况进行模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电子模拟支气管内镜辅助麻醉插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维森视觉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扬州维森视觉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760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