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垃圾渗滤液除臭降解处理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75718.1 | 申请日: | 201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63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刘音希;赵丽萍;刘志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黑马石化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C02F101/10;C02F101/16;C02F101/20;C02F101/34;C02F103/06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代理有限公司 62100 | 代理人: | 刘继春 |
地址: | 73006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 渗滤 除臭 降解 处理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处理城市垃圾填埋场和垃圾发电厂垃圾渗滤液的除臭降解处理剂组合物,它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过硫酸铵6~9份、过硫酸钾4~7份、碳酸钾11~16份、硅酸钠2~4份、乙二酸钾8~10份、聚乙二醇醚3~5份、丙醇钠2~4份、乙氧基乙酸钾6~9份、癸基二甲基胺3~6份、甲基丙烯酸钠1~3份、月桂胺8~11份、磺基琥珀酸5~8份、羟乙基乙二胺2~4份、脂肪酶0.1~0.3份。它在处理过程中,仅在数秒至几分钟内消除垃圾渗滤液的臭味,在十分钟内降低50%以上的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含量,为下一步垃圾生化处理节省时间和资金,达到无毒无味、迅速除臭和降解垃圾渗滤液的目的。本发明还提供该除臭降解处理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垃圾渗滤液除臭降解处理剂产品,特别是一种处理城市垃圾填埋场和垃圾发电厂垃圾渗滤液的除臭降解处理剂组合物。本发明还涉及垃圾渗滤液除臭降解处理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城市垃圾处理问题日益突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垃圾的种类和数量大幅上升,其垃圾渗滤液对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生活环境质量逐步下降,已严重影响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身体健康。
垃圾渗滤液是指来源于垃圾填埋场和垃圾发电厂中垃圾本身含有的水分、进入填埋场的雨雪水及其他水分,扣除垃圾、覆土层的饱和持水量,并经历垃圾层和覆土层而形成的一种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和用于焚烧的垃圾渗漏出的水分。
垃圾渗滤液的性质随着填埋场的运行时间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这主要是由填埋场中垃圾的稳定化过程所决定的。
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一直是填埋场和垃圾发电厂设计、运行和管理中非常棘手的问题。渗滤液是液体在填埋场重力流动的产物,主要来源于降水和垃圾本身的内含水。由于液体在流动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可能影响到渗滤液的性质,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以及生物因素等,所以渗滤液的性质变动范围相当大。一般来说,其pH值在4~9之间,COD在2000~62000mg/L的范围内,BOD5在60~45000mg/L,重金属浓度和市政污水中重金属的浓度基本一致。城市垃圾填埋场和垃圾发电厂渗滤液是一种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若不加处理而直接排入环境,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因此,以保护环境为目的,对渗滤液进行处理是必不可少的。现有技术使用单一的烧碱、纯碱和酸类作为除臭降解剂,不能快速把垃圾渗滤液进行断链、分解及降解处理,处理速度慢、时间长、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城市垃圾填埋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除臭和分解处理速率快、无毒无味垃圾渗滤液除臭降解处理剂组合物。本发明还提供垃圾渗滤液除臭降解处理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垃圾渗滤液除臭降解处理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过硫酸铵6~9份、过硫酸钾4~7份、碳酸钾11~16份、硅酸钠2~4份、乙二酸钾8~10份、聚乙二醇醚3~5份、丙醇钠2~4份、乙氧基乙酸钾6~9份、癸基二甲基胺3~6份、甲基丙烯酸钠1~3份、月桂胺8~11份、磺基琥珀酸5~8份、羟乙基乙二胺2~4份、脂肪酶0.1~0.3份。
一种垃圾渗滤液除臭降解处理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将聚乙二醇醚3~5份、丙醇钠 2~4份、癸基二甲基胺3~6份与月桂胺8~11份,在反应釜中搅拌,搅拌速度120~150转/分,搅拌时间30~40分钟,至均匀后得均匀膏状物。
2、将乙二酸钾8~10份、甲基丙烯酸钠1~3份、磺基琥珀酸5~8份与羟乙基乙二胺2~4份,用锥形混合搅拌机混合搅拌至均匀,搅拌速度120~220转/分,搅拌时间40~60分钟,过20目筛,制得均匀的络合型表面活性剂混合粉末,即为第一粉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黑马石化工程有限公司,未经甘肃黑马石化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757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