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门锁及报警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72983.4 | 申请日: | 201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97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邹勇;陈彬;张东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丁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47/00 | 分类号: | E05B47/00;E05B4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金;王宝筠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门锁 报警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门锁及报警方法,智能门锁在通过第一检测部件检测第一微动开关的状态从第一状态变化为第二状态或者通过第二检测部件检测第二微动开关的状态从第一状态变化为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由控制部件控制进行报警,而第一微动开关处于第一状态是在把手盖板全部覆盖在把手主体上的情况下,当第一微动开关处于第二状态时说明把手盖板的至少部分未覆盖在把手主体上,而导致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把手盖板被不法分子撬动,因此在把手盖板被不法分子撬动的情况下,智能门锁可进行报警,使智能门锁具备防撬报警功能。同样的基于第二微动开关的状态变化,智能门锁也可以在锁体面板被不法分子撬动的情况下进行报警,使智能门锁具备防撬报警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家居系统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门锁及报警方法。
背景技术
门锁作为智能家居系统中的安全防护设备,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家居安全需求的重视程度,使得门锁的新一代产品智能门锁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目前智能门锁主要种类有:密码锁、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卡锁和指纹锁,其中密码锁通过在智能门锁的锁体面板上输入密码的方式开锁,IC卡锁则可以作为门禁系统,通过刷卡方式开锁,指纹锁顾名思义是通过指纹方式开锁。
但是对于上述几种类型的智能门锁来说,不法分子仍可以通过机械破拆的方式来开锁,因此亟需一种具备防撬报警功能的智能门锁,在检测到智能门锁被撬动的情况下进行报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门锁及报警方法,用于在检测到智能门锁被撬动的情况下进行报警。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门锁,包括把手主体、把手盖板、锁体主体和锁体面板,所述智能门锁还包括:第一微动开关,检测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状态变化的第一检测部件、第二微动开关、检测所述第二微动开关的状态变化的第二检测部件和控制部件;
所述第一检测部件和所述第一微动开关位于所述把手主体内,在所述把手盖板全部覆盖在所述把手主体上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微动开关与所述把手盖板相接触且所述第一微动开关处于第一状态;
所述第二检测部件和所述第二微动开关位于所述锁体主体内,在所述锁体面板全部覆盖在所述锁体主体上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微动开关与所述锁体面板相接触且所述第二微动开关处于第一状态;
所述控制部件位于所述锁体主体内,用于在所述第一检测部件检测到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状态从第一状态变化为第二状态或者在所述第二检测部件检测到所述第二微动开关的状态从第一状态变化为第二状态的情况下进行报警。
优选地,所述第一检测部件位于所述把手主体的第一电路板上,且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一通信接口,所述第一微动开关位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或者位于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相通信的第二电路板上,所述第二电路板位于把手主体内;
所述第二检测部件位于所述锁体主体的第三电路板上,且所述第三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二通信接口,所述第二微动开关位于所述第三电路板上或者位于与所述第三电路板相通信的第四电路板上,所述第四电路板位于所述锁体主体内;
所述控制部件位于所述锁体主体的主控电路板上,且所述主控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三通信接口,所述控制部件和所述第一检测部件通过所述第三通信接口和所述第一通信接口相通信,所述控制部件和所述第二检测部件通过所述第三通信接口和所述第二通信接口相通信。
优选地,所述第一微动开关包括:开关主体和设置在所述开关主体上的弹性部件,所述开关主体位于第一电路板或第二电路板上,在所述把手盖板全部覆盖在所述把手主体上的情况下,所述弹性部件发生形变,以使所述第一微动开关处于关闭状态。
优选地,所述第二微动开关包括:可形变导电材料和探针,所述可形变导电材料位于所述锁体面板的下表面,所述探针位于所述第三电路板上或者所述第四电路板上,在所述锁体面板全部覆盖在所述锁体主体上的情况下,所述探针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可形变导电材料相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丁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未经云丁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729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矿石高效刷洗震动清洗装置
- 下一篇:共享汽车的管理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