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存车场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71941.9 | 申请日: | 2017-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295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余廷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廷栋 |
主分类号: | E04H6/12 | 分类号: | E04H6/12;B66B5/2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471 | 代理人: | 李艳霞 |
地址: | 657000 云南省昭通***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车场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存车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存车场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车辆的保有量逐渐增加,截至2016年末,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19440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6559万辆,民用轿车保有量10876万辆。在这种迅速增长的情形下,目前的存车场系统较落后,具有使用不方便,存放车辆的数量不多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智能存车场系统,旨在改善使用不方便,存放车辆的数量不多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智能存车场系统,包括:
转运车,转运车包括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第一车体的顶端设有第一轨道,第二车体的底端设有第一轨道轮;
存车室,存车室设有第二轨道,第一轨道轮与第一轨道、第二轨道配合,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的转运方向相同,转运时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对接,第二车体从第一轨道转运至第二轨道。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智能存车场系统还包括转运通道,转运通道靠近存车室,第一车体的底端设有第二轨道轮;转运通道设有第三轨道,第二轨道轮与第三轨道配合。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存车室位于转运通道沿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二车体内设有托板,托板与第二车体的内壁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智能存车场系统还包括电梯,电梯靠近转运通道,电梯设有第四轨道,第四轨道与第二轨道轮配合。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轨道轮和第二轨道轮为齿轮,第一轨道、第二轨道、第三轨道和第四轨道为与齿轮配合的齿条;齿轮和齿轮的锯齿为相互啮合的梯形锯齿。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电梯的数量为2,两个电梯分别靠近转运通道沿转运方向的相对两侧。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智能存车场系统还包括电梯防坠落装置,电梯防坠落装置包括驱动件和防护件;驱动件包括弹簧电磁铁、控制弹簧电磁铁通/断电的控制件,控制件与弹簧电磁铁电连接;弹簧电磁铁与电梯连接;防护件包括两个插件和沿竖向设置的插接件,两个插件与插接件配合;弹簧电磁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插件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控制件包括第一控制件,第一控制件包括弹簧开关、承接件、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承接件包括通孔,第一杆体穿过通孔并与第二杆体连接;第一杆体与电梯提升钢绳连接,弹簧开关的一端与承接件连接,弹簧开关的另一端与第二杆体抵接;承接件为电梯的顶壁,或者承接件与电梯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控制件包括第二控制件,第二控制件包括摩擦力轨、探测轮、刹车件以及控制弹簧电磁铁的回路开关,摩擦力轨竖直设于电梯井壁空间,探测轮与电梯连接,探测轮的两端分别与摩擦力轨、刹车件配合,探测轮与回路开关通过拉线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智能存车场系统的有益效果是:智能存车场系统包括转运车和存车室。转运车主要用于转运车辆,转运车包括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第一车体的顶端设有第一轨道,第二车体的顶端设有第一轨道轮。第一轨道轮与第一轨道配合,第二车体可相对第一车体滑动。第一车体的底端设有第二轨道轮。存车室用于放置车辆。存车室设有第二轨道,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的转运方向相同,转运时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对接,第二车体从第一轨道转运至第二轨道。第二车体可以沿着第一轨道转运至第二轨道。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通过转运车能够将分别位于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内的车辆进行转运,方便快捷,省时省力,且能存放较多数量的车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存车场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存车场中转运通道和存车场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存车场中电梯防坠落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存车场中第二控制件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廷栋,未经余廷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719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