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改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1270615.6 | 申请日: | 2017-1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76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 发明(设计)人: | 舒春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力智久创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67/02 | 分类号: | C08L67/02;C08L9/00;C08K9/04;C08K9/10;C08K3/30;C08K5/098 |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熊晓果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武***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对苯二甲酸 乙二酯 改性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改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材料制备得到:60‑70份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15‑20份的纳米硫酸钡、5‑8份的改性剂、15‑25份的顺丁橡胶、0.3‑0.5份的偶联剂、0.1‑0.3份的交联剂、1‑3份的硬脂酸钡;本发明将经过针对性改性处理的纳米硫酸钡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进行复合,并使纳米硫酸钡均匀分散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体系中,得到的改性材料抗冲击性能优异,有利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在更多领域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改性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改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是由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与乙二醇酯交换或以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酯化先合成对苯二甲酸双羟乙酯,然后再进行缩聚反应制得,属结晶型饱和聚酯,为乳白色或浅黄色、高度结晶的聚合物。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刚性高、硬度大,吸水性小,尺寸稳定性好,韧性好,耐冲击、耐摩擦、耐蠕变,耐化学性好。在汽车、航空、电子、机械等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人们对材料抗冲击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未经抗冲击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已难以满足需求,因而,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进行抗冲击改性成为必要。现今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抗冲击改性处理方法种类繁多,改性效果也很好,尤其是随着纳米材料的出现和应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抗冲击性增加效果显著,使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能在更多领域大量使用,但也存在不足。纳米材料虽然具有抗冲击增强效果好,添加量小的优点,但也存在分散困难,成本高等缺陷。在进行抗冲击改性过程中,纳米材料分散不均会影响其抗冲击效果,得到的改性材料抗冲击性偏低,对改性材料的生产和应用造成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材料抗冲击性较差的缺陷,提供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改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将经过针对性改性处理的纳米硫酸钡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进行复合,并使纳米硫酸钡均匀分散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体系中,得到的改性材料抗冲击性能优异,有利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在更多领域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改性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材料制备得到:60-70份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15-20份的纳米硫酸钡、5-8份的改性剂、15-25份的顺丁橡胶、0.3-0.5份的偶联剂、0.1-0.3份的交联剂、1-3份的硬脂酸钡。
上述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改性材料,根据纳米硫酸钡和交联能增加树脂材料抗冲击性的基本原理,不仅通过针对性的筛选改性剂、偶联剂和交联剂的种类,来提高纳米硫酸钡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之间的相容性,并使纳米硫酸钡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中分散更均匀,使纳米硫酸钡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抗冲击性增强作用更好,还通过控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聚合度来使改性后的改性材料在抗冲击性与加工性之间达到最佳平衡关系,从而使得到的改性材料在具有优异的抗冲击性的条件下,也具有优异的加工性,使其可以在更多领域中得到应用。
上述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改性材料,其中,所述的纳米硫酸钡粒径为10-80nm;纳米硫酸钡粒径越小,分散性越差,纳米硫酸钡粒径越大,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抗冲击增强作用越差;优选的,所述的纳米硫酸钡粒径为15-25nm;最优选的,所述的纳米硫酸钡粒径为40nm。
上述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改性材料,其中,所述的改性剂为钛酸正丁酯与聚醚多元醇组成的混合物;所述的改性剂既能改善纳米硫酸钡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相容性,又能在纳米硫酸钡表面形成极性基团,利于分散;优选的,所述的改性剂中钛酸正丁酯与聚醚多元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力智久创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力智久创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706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档位骑马机的传动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于排序的微聚集匿名化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