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70537.X | 申请日: | 2017-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97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波;杨君;衣丰艳;王健;赵培全;周学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交通学院 |
主分类号: | E05F15/689 | 分类号: | E05F15/689;E05F11/38;B60R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桥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0 | 代理人: | 洪余节 |
地址: | 250023***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门,包括由外面板、内面板、驱动电机、升降传动机构、车窗玻璃以及装饰板,外面板和内面板相贴合以组成车门主体,车门主体设置有容纳腔,还包括位于容纳腔中的转动手柄、以及由转动手柄驱动的手动传动机构,转动手柄通过手动传动机构驱动车窗玻璃从覆盖窗口的位置运动到位于容纳腔中的位置;装饰板包括固定部和活动部,固定部固定连接于内面板上,活动部可打开的覆盖于内面板上,内面板上与活动部相对的部位设置有开口,转动手柄与开口正对设置。本发明提供的车门,汽车入水后,通过手动传动机构将车窗玻璃摇下,避免了汽车进水后电传动系统无法工作的不足之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车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家用汽车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普及,但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每年因为汽车入水而导致最终溺亡的人也越来越多,这类事件屡见于新闻报道。
汽车入水导致高溺亡率的主要原因在于,在入水后汽车车门由于巨大的水压而无法打开,必须车内大量进水后使得内外水压相差不多才能打开车门,而此时汽车大多已沉入较深的水中,导致生还可能性较小。较为理想的,若入水后极短时间内车内人员快速的打开车窗即可直接游出汽车,或者可以较为轻易的打开车门,此时生还可能性大增,但现有的汽车大多采用电动车窗,汽车入水后电动力即失去作用,导致车窗也无法打开。为解决该问题,相关研究人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5035004B,授权公告日为2017年7月21日,名称为《汽车落水车门车窗控制系统》,其在车身上不同部位设置多个传感器,通过传感器检测不同的参数以判断汽车入水与否,若判定入水则自动控制以降下车窗;又如授权公告号为CN2846667Y,授权公告日为2005年10月17日,名称为《机动车门窗自救装置》,其在车门内设置急救开关,急救开关包括浮子,当汽车入水后浮子浮起以启动电机降下车窗。
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其车窗打开装置全部依赖电机驱动车窗,即必须保证汽车入水后电驱动系统仍旧正常工作,而在汽车入水后,电驱动系统大概率因为短路而失去效能,此时这些车窗打开装置均将无法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门,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门,包括由外面板、内面板、驱动电机、升降传动机构、车窗玻璃以及装饰板,所述外面板和内面板相贴合以组成车门主体,所述车门主体上设置有窗口,所述车门主体设置有容纳腔,所述驱动电机和升降传动机构安装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升降传动机构驱动所述车窗玻璃在覆盖所述窗口和位于所述容纳腔中这两个位置间往复运动,所述内面板上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侧面上设置有所述装饰板,所述装饰板上设置有储物槽;
还包括位于所述容纳腔中的转动手柄、以及由所述转动手柄驱动的手动传动机构,所述转动手柄通过所述手动传动机构驱动所述车窗玻璃从覆盖所述窗口的位置运动到位于所述容纳腔中的位置;
所述装饰板包括固定部和活动部,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内面板上,所述活动部可打开的覆盖于所述内面板上,所述内面板上与所述活动部相对的部位设置有开口,所述转动手柄与所述开口正对设置。
上述的车门,所述升降传动机构包括固定件,所述车窗玻璃固定于所述固定件上,所述手动传动机构驱动所述固定件以驱动所述车窗玻璃。
上述的车门,所述手动传动机构的传动路径的末端为第一传动件;
当所述车窗玻璃覆盖所述窗口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一传动件之间具有一安全间隙,所述安全间隙介于2mm-10mm之间。
上述的车门,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传动孔,所述传动孔从一端到另一端径向尺寸依次增大,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一端设置有传动锥,所述传动锥的外形与所述传动孔的外形相契合,所述传动孔上径向尺寸较大的一端背离所述容纳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交通学院,未经山东交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705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机接线盒的生产工艺
- 下一篇:一种高强耐久超薄透水沥青磨耗层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