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后张缓粘结的共张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及其设计、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69235.0 | 申请日: | 2017-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689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熊学玉;肖启晟;汪继恕;熊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同吉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C3/26 | 分类号: | E04C3/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9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张缓 粘结 预应力 混凝土 叠合 及其 设计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后张缓粘结的共张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包括混凝土预制构件、叠合层(2)、顶部纵筋(1)、底部纵筋(6)和箍筋(7),在所述叠合梁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的上部设置有叠合层(2),所述顶部纵筋(1)和底部纵筋(6)分别设置于所述叠合梁的顶部和底部,所述顶部纵筋(1)位于所述叠合层(2)内,所述箍筋(7)设置于所述叠合梁内部并包裹所述顶部纵筋(1)和底部纵筋(6),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叠合梁的中部设置有拉结筋(8),在所述拉结筋(8)的下端设置有腰筋(3),在位于所述叠合梁的下部的混凝土预制构件中还设置有若干先张预应力筋(5),在所述叠合梁下部还设有若干后张缓粘结预应力筋(4),所述后张缓粘结预应力筋(4)的两端伸出所述叠合梁之外,其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锚具(10)和夹具(9),所述后张缓粘结预应力筋(4)为曲线或直线布置,能够穿过叠合层(2),所述叠合层的两端还设有后浇区(11),所述后张缓粘结预应力筋(4)将所述叠合梁和柱(12)串联成一体,所述的后张缓粘结的共张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的设计方法,根据后张缓粘结的共张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的施工和使用的受力状况分为以下阶段:
(a)确定截面尺寸
对于后张缓粘结的共张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确定其在叠合前后的高度
(b)预估预制梁中有粘结和后张缓粘结筋的面积
按照有粘结设计,根据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按裂缝控制确定预应力筋总面积,预应力混凝土按未开裂状态进行计算;在施工和使用状态下,设计荷载以及预应力的作用下,预估有粘结和缓粘结筋的面积
根据结构类型以及正截面裂缝控制要求,先张有粘结和后张缓粘结预应力筋的预应力,按下式进行计算,并取结果的较大值:
先张有粘结预应力
后张缓粘结预应力
;
其中,
根据预应力筋的有效预加力
(c)确定按有粘结设计的非预应力筋的面积
由预应力筋的面积
其中,
(d)计算先张有粘结和后张缓粘结预应力损失
计算预应力损失均分为瞬时损失和长期损失两个部分,瞬时损失包括锚固损失、摩擦损失、弹性压缩损失,长期损失包括预应力筋的应力松弛和混凝土的收缩徐变;
(e)后张缓粘结的共张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的配筋界限值验算
界限配筋分为“适筋”与“超筋”的界限配筋,以及“适筋”与“少筋”的界限配筋,由于叠合梁存在受拉钢筋应力超前和叠合层混凝土应变滞后的特点,其极限承载力和开裂状态的应力和应变均与一般的整浇梁不同,故其界限配筋值也不相同;
(f)先张法对预制梁施加预应力
任一点处混凝土的应力
式中,
其中验算截面受拉区边缘处的混凝土应力,
并可计算得到放松先张预应力筋后预应力筋的应力为
式中,
普通钢筋的应力
式中,
(g)计算预应力预制梁一次受力
首先进行截面弹性状态下分析,判断是否可能开裂,当一次受力荷载较小时,受拉区边缘混凝土纤维未进入塑性状态,截面依旧处于弹性状态,此时按照材料力学的方法分析;然后进行截面的开裂荷载计算,开裂荷载采用规范的利用混凝土塑性影响系数的方法来做计算,或者利用理论推导的方法做精确计算;最后进行截面开裂后的验算,若一阶段受力较大,且设计较为保守,预制梁在一阶段受力中会开裂,但裂缝的宽度需要设计在限值之内;
(h)计算后张法对叠合梁施加预应力
对于在一次受力中开裂的梁而言,采用后张法施加预应力能够使原来的开裂的裂缝宽度减小甚至能使裂缝重新闭合,对梁的耐久性有极大的帮助,在该过程中对一次受力梁是否开裂作分开讨论,其中一次受力开裂的梁需要对其进行裂缝闭合与否的验算;
(i)计算后张缓粘结的共张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整体受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同吉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同济大学,未经上海同吉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6923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