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冬小麦-夏玉米双早双晚生育期耦合定向育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67813.7 | 申请日: | 2017-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211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强;魏建伟;乔文臣;李会敏;孙书娈;孟祥海;李丁;赵明辉;陈秀敏;赵凤梧;庞昭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夏艳 |
地址: | 053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冬小麦 玉米 双早双 晚生 耦合 定向 育种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小麦和玉米育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冬小麦‑夏玉米双早双晚生育期耦合定向育种方法,从早熟多穗适合晚播优质的小麦种质资源材料中筛选出优异互补亲本材料进行杂交,F1代材料于6‑10月在温室加代;6月种植从早播中晚熟高产的玉米种质资源材料筛选的母本群和父本群,并分别进行杂交改良;定向培育,选出冬小麦‑夏玉米两早两晚耦合新品系。本发明从育种角度综合选育播期紧密结合的晚播早熟节水优质冬小麦和中晚熟高产夏玉米品种,将周年粮食作物育种耦合在一起,在稳定周年粮食产量基础上,追求节本增效。将玉米南繁北育方法耦合进本发明中,在缩短育种周期的同时,减少了对设施设备的依赖。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小麦和玉米育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冬小麦-夏玉米双早双晚生育期耦合定向育种方法。
背景技术
全雨养条件下冬小麦和夏玉米周年产量过低,约528kg/亩(数据为本单位2006-2016年平均值,冬小麦为128kg/亩,夏玉米为400kg/亩,测试地点深州护驾迟,尚未公开);传统灌溉农业成本高、水资源浪费严重,春季多浇1水,增加消耗地下水资源50方/亩,在水、肥、地、工等四方面增加了种植成本。在育种方面,受困于种植资源匮乏、遗传背景狭窄,目前小麦和玉米育种都进入瓶颈期,将单个作物产量作为育种目标,很难实现突破。目前各育种家仅局限于某一作物育种,未能联合起来统筹安排周年作物育种,这也是目前单种作物育种进展受限,盲目追求某一作物高产造成高成本、资源浪费严重的原因之一。不易打破各作物育种界限,各自为战,不统筹考虑满足周年产量的育种。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现有技术育成的小麦和玉米品种产量水平几乎达到瓶颈,单个作物育种很难突破,从周年作物育种考虑,可在稳定粮食周年产量的基础上,更好的注重如何节本增效;现有方法育成的品种,适合大水大肥高成本种植管理,浪费水资源严重;盲目追求单一作物(如冬小麦)高产,不注意统筹作物周年产量,造成育成的品种在试验中高产,推入实际生产后因为生育期变化而产量减少,或者影响周年中另一作物(如夏玉米)生育期,从而影响其产量,或者生育期衔接差距过大造成土地闲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冬小麦-夏玉米双早双晚生育期耦合定向育种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冬小麦-夏玉米双早双晚生育期耦合定向育种方法,所述冬小麦-夏玉米双早双晚生育期耦合定向育种方法从早熟多穗适合晚播优质的小麦种质资源材料中筛选出优异互补亲本材料进行杂交,F1代材料于6-10月在温室加代;6月种植从早播中晚熟高产的玉米种质资源材料筛选的母本群和父本群,并分别进行杂交改良;定向培育,选出冬小麦-夏玉米两早两晚耦合新品系。
进一步,所述定向培育具体包括:
步骤一,冬小麦F2代材料和夏玉米自交系F1-F2代材料分别种植于不同试验地;小麦材料F2代播期均设置在10月10日,在高水肥条件下种植,在晚播基础上,重点选择7个有效蘖以上,后期灌浆快,抗寒、抗病和抗倒的株系,保留多种变异类型;玉米自交系F1代11月海南种植2行,全部自交;F2代6月北方种植30行,全部自交,重点选择综合性状优良、中晚熟高产类型的单株;
步骤二,冬小麦F3代材料和夏玉米自交系F3-F4代材料分别种植于不同试验地,小麦材料F3代种植株系,选择优异株系中的优良变异单株;玉米自交系F3代11月海南种植2行株系,全部自交,选择综合性状优良、中晚熟高产类型的株系,并从入选株系中选择优良单株;F4代6月北方种植2行株系,全部自交,选择同F3代;
步骤三,冬小麦F4代材料和夏玉米自交系F5-F6代材料分别种植于不同试验地,F4代小麦材料设置两个种植密度种植,对小麦材料的耐密性、分蘖性、抗倒性和早熟性进行选择,并对材料品质进行检测分析;玉米自交系F5代11月海南种植2行株系,全部自交,选择同F4代;F6代6月北方种植2行株系,母本测验种选用PH4CV和昌7-2,父本测验种选用PH6WC和郑5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未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678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