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室内污染物燃烧分解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11265894.7 | 申请日: | 2017-1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78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万屋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G7/06 | 分类号: | F23G7/06;F23G5/5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珠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室内 污染物 燃烧 分解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室内污染物燃烧分解装置,包括:燃烧组件和设置于所述燃烧组件上端的湿度控制组件;所述燃烧组件包括燃烧室,以及与所述燃烧室连接的可燃气源管路。本发明通过可燃气源管路提供的可燃气源在燃烧室内进行燃烧,从而提高室内的温度,使建材、家具内的可挥发的有机污染物迅速挥发至室内空气中,从而使挥发出来的有机污染物在燃烧室内通过充分燃烧进而分解,达到将可挥发的有机污染物的彻底清除目的,同时,通过湿度控制组件调整室内湿度,避免了室内温度的持续升高导致家具建材出现的干裂脱皮等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室内污染物燃烧分解装置。
背景技术
室内装修污染指因装修行为对室内环境所产生的污染。室内装修污染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室内空间进行装修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于人们在室内装修过程中采用不合格装修材料以及不合理的设计造成的。室内装修污染主要以甲醛污染、芳香族化合物和烷类化合物的污染为主。
甲醛对于人的主要危害表现为对皮肤粘膜的刺激作用,甲醛在室内达到一定浓度时,人就有不适感。大于0.08m3的甲醛浓度可引起眼红、眼痒、咽喉不适或疼痛、声音嘶哑、喷嚏、胸闷、气喘、皮炎等。一般滴,新装修的房间甲醛含量较高,是众多疾病的主要诱因。对于室内装修污染,由于在家具、装修建材中的均在不同程度上的含有甲醛,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所以对于甲醛的危害及清除的技术及设备的关注率最高,但是对于其他的具有挥发性的有机污染物普遍关注不高,以至于目前市面上的对于装修污染物的清除的方法主要集中于针对于甲醛。
随着目前建材、家具生产企业对于甲醛的污染的重视,在进行质量控制时会着重对于甲醛进行清除而忽略了其他具有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对于室内空气的污染,从而造成市面上现有的墙面、建材和家具的有机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可挥发的有机污染物包括:芳香族类、烷类、芳烃类、烯类、卤烃类、酯类、醛类、酮类等等。其中,芳香族化合物是一类具有苯环结构的化合物,它们结构稳定,不易分解,且毒性很强,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对人体危害极大。
目前,对于墙面、建材和家具中的可挥发的有机污染物的处理,一般采用强酸处理表面或做表面密封来实现可挥发的有机污染物的清除,强酸处理表面会出现破坏家具表面,造成一定腐蚀的情况;而表面做密封处理,只会暂时不会检测到有机污染物的挥发,污染物挥发问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凸显出来,例如墙壁防水中的芳香族化合物和烷类化合物会在装修使用后5-15年持续造成对室内环境的污染,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可挥发的有机污染物的污染问题。总之,现有的处理可挥发的有机污染物的方法,对家具建材有一定的腐蚀作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可挥发的有机污染物的污染问题,给在该建筑材料装修的空间内生活的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给人们的居家生活和工作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室内污染物燃烧分解装置,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目前现有的处理可挥发的有机污染物的方法,对墙面、建材和家具有一定的腐蚀作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可挥发的有机污染物的污染问题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室内污染物燃烧分解装置,包括:
燃烧组件和设置于所述燃烧组件上端的湿度控制组件;
所述燃烧组件包括燃烧室,以及与所述燃烧室连接的可燃气源管路。
优选地,所述湿度控制组件包括:
所述湿度控制组件包括:蒸汽发生容器、设于所述蒸汽发生容器外侧的湿度传感器、与所述湿度传感器电连接的湿度控制器,以及与所述蒸汽发生容器连接并在所述湿度控制器的控制下拉进或远离所述燃烧组件的容器位移部件。
优选地,所述容器位移部件,包括:
牵引单元,以及与所述牵引单元连接并与所述湿度控制器电连接的电机。
优选地,所述牵引单元包括固定滑轮和绳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万屋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万屋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658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