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充电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65719.8 | 申请日: | 2017-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959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宏平;李明;闫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明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640 | 代理人: | 宋涛 |
地址: | 735000 甘肃省***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充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动自行车曾以其价廉、便捷、环保的功能优势,受到城市中低收入阶层青睐。中国的电动自行车从研制开发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小批量投放市场,至2012年以来的生产和销售,一直呈逐年大幅增长的势头。由于需求旺盛,近几年中国电动自行车市场一直保持跨越式增长。数据显示,1998年全国产量仅为5.4万辆,2002年为158万辆,到了2003年中国电动自行车产量达到400多万辆,跃居世界第一,1998-2004年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20%。2009年产量达到了2369万辆,同比增长8.2%。相比1998年增长了437倍,发展速度相当惊人。上述统计年份电动自行车产量年平均增长率为174%左右。
然而,由于电动车的充电器差异很小,鉴于此许多用户担心,自家的充电设备被他人盗用充电,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本款智能充电器使用专用插座和充电器,专用充电插座只允许自家配套的充电器充电,普通充电器或用电设备插入时,插座就会自动断电,使其无法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充电系统,包括插座部分和充电器部分,所述插座部分包括直流稳压电源A、三端稳压器A、与非门集成块、直流稳压电源B、信号接收器、红外线光电传感器A和红外线光电传感器B,所述直流稳压电源A与AC220V交流电源连接后,依次与所述三端稳压器A、与非门集成块直接电连接;所述红外线光电传感器A和红外线光电传感器B2并联后分别通过三极管Q1、Q2与所述与非门集成块的1脚、2脚电连接;所述与非门集成块的3脚通过由三极管Q3、Q4组成的达林顿管、电磁继电器KA1、KA2与所述信号接收器、直流稳压电源B连接,同时还与电容器C1电连接,所述电容器C1通过由三极管Q5、Q6组成的达林顿管和电阻R7分别与所述电磁继电器KA1、KA2电连接;所述电磁继电器KA2的K2、K3开关键控制AC220V交流电源的通断;
所述充电器部分包括直流稳压电源C8、充电模块和信号发射器,所述直流稳压电源C8与所述充电模块电连接,并与电磁继电器KA3连接,同时通过电阻R8与电容器C2连接,所述电容器C2通过由三极管Q7、Q8组成的达林顿管与所述电磁继电器KA3电连接;所述所述电磁继电器KA3通过控制电路和由三极管Q11、Q12组成的达林顿管与电磁继电器KA4连接,所述电磁继电器KA4中的开关K5与所述信号发射器连接;
进一步,所述控制电路为双闪电路、集成块电路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双闪电路包括相互并联的电阻R10、R11、R12、R13,其中所述电阻R10与R11、R13分别通过三极管Q9、电容器C4连接,所述R11、R12之间通过电容器C3连接,所述R12、R13之间通过三极管Q10连接;集成块电路包括三端稳压器B11、电容器C5、C6、电阻R14、可调电阻R15、集成块相互电连接组成。
进一步,所述红外线光电传感器A、红外线光电传感器B分别由红外线发射器L、红外线接收器B和红外线发射器L、红外线接收器B并联组成,其输入端还分别连接有限流电阻R1、R2。
进一步,所述与非门集成块的3脚输出端还连接有反向偏置电阻R5,该反向偏置电阻R5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以保证三极管Q3的集电结处于反向偏置状态。
进一步,所述电容器C1、C2上还分别并联有放电电阻R6、R9。
进一步,所述三极管Q1、Q2分别连接有接地电阻R3、R4。
进一步,所述三极管Q9、Q10的输出端还分别连接有二极管D1、D2。
进一步,所述信号接收器与所述信号发射器相匹配。
进一步,所述电磁继电器KA1、KA2、KA3、KA4均正向串联整流二极管,反向并联整流二极管和瓷片电容,以防止其在电路通断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对电路造成损伤。
进一步,所述红外线光电传感器A、红外线光电传感器B、与非门集成块、三端稳压器A、直流稳压电源A、直流稳压电源B、信号接收器、直流稳压电源C、信号发射器以及电阻R3、R4,三极管Q4、Q6、Q7、Q8、Q11、Q12,二极管D1、D2,三端稳压器B、集成块均接地。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明,未经李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657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