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控制系统及控制车门和发动机开启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1265504.6 | 申请日: | 2017-1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784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 发明(设计)人: | 何磊;程琳;张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25/25 | 分类号: | B60R25/25;B60R25/01;B60R25/04;B60H1/00;B60R16/023;G07C9/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王星;付曼 |
| 地址: | 201206 上海市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虹膜 指纹 车辆控制系统 指纹采集单元 虹膜采集 验证 车门 准许 采集 第二控制单元 认证处理单元 身份验证过程 有效防止车辆 发动机开启 受外界环境 用户提供 耦合 被盗 发动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控制系统,包括:指纹采集单元,用于采集用户的指纹;虹膜采集单元,用于采集用户的虹膜;认证处理单元,与指纹采集单元、虹膜采集单元分别耦合,用于分别验证指纹及虹膜;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在指纹通过验证后准许开启和/或关闭车门;以及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在虹膜通过验证后准许启动发动机。其能够有效防止车辆被盗,并使得身份验证过程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以及,能够为用户提供优秀的使用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控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车辆控制系统及控制车门和发动机开启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射频技术的发展,无钥匙进入并启动车辆也得到了实现。“无钥匙进入并启动”,从字面上很容易误解为不需要钥匙。但实际上,这种模式依然需要用户携带(智能)钥匙,用户触发相应的功能后(如门把手的按钮或者电容传感器或者车内的一键启动按钮),相应的天线开始驱动来搜索其覆盖范围内是否有合法钥匙的存在,当钥匙收到低频触发命令后,通过射频回传钥匙信息给车辆控制模块,从而,在认证成功后可以正常进入和启动车辆。
由于智能钥匙的使用,用户拿出钥匙的次数越来越少,但这样,用户遗忘或者丢失钥匙的情形反而越来越多。遗忘或者丢失钥匙不仅会给用户带来很大的不便,也会造成不可估计的财产损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指纹识别验证技术从消费电子终端应用到汽车电子终端。
然而,发明人发现,仅仅使用指纹识别来验证用户的有效身份,安全性不高,不法分子有可能通过套取用户指纹的方式来盗窃车辆。
此外,一些身份验证方式往往在实验室中可靠性良好,而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取决于外界环境因素,其可靠性降低,甚至不能维持其有效工作的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盗性能良好、同时又保证身份验证方式的可靠性的车辆控制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辆控制系统,包括:指纹采集单元,用于采集用户的指纹;虹膜采集单元,用于采集用户的虹膜;认证处理单元,与指纹采集单元、虹膜采集单元分别耦合,用于分别验证指纹及虹膜;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在指纹通过验证后准许开启和/或关闭车门;以及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在虹膜通过验证后准许启动发动机。
优选地,虹膜采集单元设置于车辆内部,指纹采集单元至少部分地设置于车辆外表面。
优选地,系统还包括:第三控制单元,与认证处理单元相耦合,基于指纹通过验证或虹膜通过验证而准许对车辆座椅的调节。
优选地,系统还包括:第四控制单元,与认证处理单元相耦合,基于指纹通过验证或虹膜通过验证而准许对车辆空调的调节。
优选地,系统进一步包括门锁执行机构,门锁执行机构基于第一控制单元的指示来开启和/或关闭车门。
优选地,系统进一步包括发动机控制单元,发动机控制单元基于第二控制单元的指示来启动发动机。
优选地,发动机控制单元独立于第二控制单元来关闭发动机。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控制车门和发动机开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采集用户的指纹;b)、在指纹通过验证后,准许开启和/或关闭车门;c)、采集用户的虹膜;以及d)、在虹膜通过验证后,准许启动发动机。
本发明各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控制系统不仅能够提供更安全的身份验证方式,从而有效防止车辆被盗,还能够更可靠地进行身份验证,使得其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此外,该车辆控制系统还能够促进汽车控制的便利程度,为用户提供优秀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控制系统的模块框图。
图2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控制系统的模块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655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端手持设备
- 下一篇:基于身份识别的智能互动车载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