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低浓度铜钼分离浮选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64952.4 | 申请日: | 2017-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03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宋超;赵明福;张磊;孙东阳;于鸿宾;王怀;郝福来;郑晔;解钊;赵艳宾;刘璇遥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黄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3D1/02 | 分类号: | B03D1/02;B03D1/08;B03D1/018;B03D101/06;B03D103/02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魏征骥 |
地址: | 130000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矿浆 扫选 精选 铜钼分离浮选 次预 粗选 浮选泡沫 铜钼分离 依次递减 整体流程 钼精矿 矿物 通畅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低浓度铜钼分离浮选方法,属于铜钼分离浮选方法。预粗选作业矿浆浓度为15‑20%;第一次预扫选作业矿浆浓度为12‑15%;第二次预扫选作业矿浆浓度为10‑13%;第三次预扫选作业矿浆浓度为8‑10%;粗选作业矿浆浓度为8‑10%;第一次扫选作业矿浆浓度为8‑10%;第二次扫选作业矿浆浓度为8‑10%;第三次扫选作业矿浆浓度为8‑10%;十次精选,精选一作业矿浆浓度为8‑10%;精选二至精选十各个作业矿浆浓度依次递减,到第十次精选作业矿浆浓度为3‑5%。优点是整体流程运行通畅,各个作业浮选泡沫目的矿物较为干净,有效保证了铜钼分离钼精矿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铜钼分离浮选方法,尤其涉及特大型低品位、高泥化矽卡岩型铜、钼伴生金属矿石铜钼分离浮选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我国,钼资源极其丰富,占世界总量的37%左右。目前,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对铜钼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铜钼资源存在着贫矿多富矿少、共伴生严重、其他有用组分多、嵌布粒度细、辉钼矿与铜硫化矿可浮性相近等问题,造成铜钼分离的困难。因而,对于铜钼分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尤其重要。目前,国内外铜钼分离浮选工艺是在粗选作业矿浆重量百分比浓度为30-35%,甚至达到40%以上,属于一种在正常浓度下的铜钼分离生产工艺。上述工艺在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1、当铜钼混合精矿中泥质脉石矿物含量较大,在铜钼分离过程中较高浮选浓度会导致各个作业泡沫浓度较高,泥量增大,泡沫流动性较差,导致整个生产流程流通不畅,造成生产流程波动。
2、当铜钼混合精矿中泥质脉石矿物含量较大,在铜钼分离过程中较高浮选浓度会使混合精矿中,矿泥质脉石矿物大量上浮、且难以抑制,导致钼精矿品位达不到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低浓度铜钼分离浮选方法,以解决存在的整个生产流程流通不畅,钼精矿品位达不到要求的问题,为泥质脉石矿物含量较大的铜钼混合精矿提供一种优质、高效的粗选超低浓度铜钼分离浮选方法。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1:一次预粗选、三次预扫选,按矿浆重量百分比浓度计:预粗选作业矿浆浓度为15-20%;第一次预扫选作业矿浆浓度为12-15%;第二次预扫选作业矿浆浓度为10-13%;第三次预扫选作业矿浆浓度为8-10%;预粗选作业泡沫进入一次粗选作业,第三次预扫选作业分离尾矿为铜精矿1;
步骤2:一次粗选、三次扫选,按矿浆重量百分比浓度计:粗选作业矿浆浓度为 8-10%;第一次扫选作业矿浆浓度为8-10%;第二次扫选作业矿浆浓度为8-10%;第三次扫选作业矿浆浓度为8-10%;第三次扫选作业分离尾矿为铜精矿2;
步骤3:十次精选,精选一作业矿浆浓度为8-10%;精选二至精选十各个作业矿浆浓度依次递减,到第十次精选作业矿浆浓度为3-5%;第十次精选作业泡沫为最终分离产品钼精矿;
本发明所述铜精矿1和铜精矿2共同构成铜钼分离尾矿即铜精矿。
相关作业所用抑制剂用量是:硫氢化钠:20-25kg/t,煤油:400-600g/t,水玻璃:5-5.5kg/t。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与传统的铜钼分离浮选工艺相比,本发明由于矿浆浓度较低,各个作业浮选泡沫流动性较好,节省工艺生产过程中大量的泡沫冲洗水;整体流程运行通畅。
2、本发明由于矿浆浓度较低,加之泥质脉石矿物抑制剂的配合使用,大大降低了混合精矿中矿泥等有害杂质的上浮,各个作业浮选泡沫目的矿物较为干净,有效保证了铜钼分离钼精矿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黄金研究院,未经长春黄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649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