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二氧化硅的改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64846.6 | 申请日: | 2017-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36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洪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益邦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C1/28 | 分类号: | C09C1/28;C09C3/08;C09C3/12;C09C3/06 |
代理公司: | 合肥广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9 | 代理人: | 罗沪光 |
地址: | 2431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二氧化硅 改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二氧化硅的改性方法,涉及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处理液;(2)碱洗;(3)处理液处理;(4)硫醇处理;本发明对纳米二氧化硅的改性处理,使得改性后的纳米二氧化硅不仅能够应用与塑料制品领域中,还特别适用于聚氨酯密封胶的生产工艺中,能够显著的提高塑料制品的强度、韧性和耐老化性能,可实现密封胶与不同的基材都具有良好的粘接效果,并且具有优异的耐老化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二氧化硅的改性方法。
背景技术
纳米二氧化硅在许多领域中具有广泛用途,包括填充、增量、增稠和增强各种有机材料,例如塑料、树脂、橡胶、油等。纳米二氧化硅表面存在不饱和的键及各种各样的羟基基团,因而表面呈亲水性,极性强、容易吸水相互连接成立体网状结构,而这种立体网状结构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强,所以使得二氧化硅粒子之间容易产生团聚现象,不易于在有机溶剂和橡胶基体中分散,且由于纳米二氧化硅粒子小、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处于能量不稳定的状态,很容易聚集在一起而形成团聚体,特别是在有机聚合物中极易团聚,相容性差,因此纳米二氧化硅需要对其进行改性处理。
在如何提高纳米材料在有机聚合物中的分散性能已经做了很多相关研究。主要是在纳米二氧化硅粒子表面引入官能团,从而改善纳米二氧化硅的分散性、耐候性和自清洁性。对纳米二氧化硅进行改性处理的方法有如下几种:一种方法是通过物理机械方法来打破分散团聚的纳米颗粒,比如通过超声处理,但是此种方法效果极其有限,无机纳米颗粒与有机聚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无机纳米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相比非常有限。另一种方法是化学键合接枝法,对纳米颗粒表面进行改性,增强纳米颗粒与聚合物链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少纳米颗粒之间的团聚,促进纳米颗粒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同时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但该种处理方法的工艺较复杂,控制过程困难,成本较高,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纳米二氧化硅的改性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纳米二氧化硅的改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处理液:将蓖麻油溶解于相当于其重量1.5倍的松节油中,然后加入相当于蓖麻油重量1.2-1.8%的钛酸钾晶须,分散均匀后在温度为60-65℃的条件下超声处理15-22min,即得处理液;
(2)碱洗:将纳米二氧化硅按15g:300mL的比例均匀分散到碱溶液中,加热至90-95℃,以300r/min转速搅拌30min,然后保温静置2小时,再进行抽滤,采用去离子水对纳米二氧化硅进行清洗至中性,烘干至恒重;
(3)处理液处理:将步骤(2)中处理后的纳米二氧化硅与步骤(1)中制备的处理液按120-150g:500mL的比例均匀混合到一起,然后加热至70-80℃,保温15min,然后以1500r/min转速搅拌1.5小时,再进行抽滤,烘干至恒重;
(4)硫醇处理:将步骤(3)处理后的纳米二氧化硅均匀分散到无水乙醇中,配制成质量分数为10-12%的纳米二氧化硅醇溶液,向纳米二氧化硅醇溶液中添加其质量1.5-1.8%的硫醇,加热至55℃,以200r/min转速搅拌30min,然后再添加纳米二氧化硅醇溶液质量0.2%的偶联剂,继续加热至70℃,以120r/min转速搅拌2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进行抽滤,采用去离子水进行洗涤,烘干至恒重,即得。
进一步的,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度为50-60nm。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超声处理的频率为30kHz。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碱溶液为pH为11.2的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中任一种或多种混合。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偶联剂为有机硅烷偶联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益邦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益邦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648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