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AD制图中一键智能编码标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1262883.3 | 申请日: | 2017-1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88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 发明(设计)人: | 刘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方福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0219 | 代理人: | 刘立春 |
| 地址: | 100038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ad 制图 中一键 智能 编码 标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CAD制图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CAD制图中一键智能编码标注方法。
背景技术
在CAD制图技术领域,现有的各类应用场景的商场平面柜台、停车场、影院座位号、展馆展位、办公室座位号等等在CAD中都只能依据实施人员进行手工编号。其纯手工编号,存在效率低、准确率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AD制图中一键智能编码标注方法,一键智能编号,解放实施人员的时间,无区域的大小与数量限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效率与准确率低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CAD制图中一键智能编码标注方法,包括五个子系统模块,分别为中枢控制管理区模块、传入控制区模块、运动控制区模块、集显模块、缓冲仓库模块,各模块之间相互作用、控制配合实现智能编码功能,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中枢控制管理区模块统筹计算出整体CAD元素量级、分布的位置、密集程度以及元素的基本形状情况,根据计算的结果组成NPDS图;
S2:根据形成的图标进行检索数据仓库,匹配相似度最高的NPDS图,并根据其各个参数进行归类,再将参数进行资源调配,快速准确传输至传入控制区模块;
S3:传入控制区模块将CAD单个元素之间形成感应单元,并实时准确的记录与本身元素相物理相关联元素的状态,直至日志总数和元素的总数相等,再传输至运动控制区模块;
S4:运动控制区模块在各个元素之间收集数据,并将收集到的所有数据进行数据的分类、加密和压缩之后传送到中枢控制管理区模块以供计算;
S5:中枢控制管理区模块根据既定算法得到所有元素数据集的LDS,并激活集显模块,对数据源进行标签显示,完成标注。
优选的,所述缓冲仓库模块用于系统中智能标识工作受到系统内或者系统外的不确定因素导致计算终止时,可快速搜集传入控制器中的残存数据以及运动控制区中的指令进行保存;若继续,则缓冲仓库夺取控制权,从新分发数据到各个元素后数据释放,中枢控制区继续进行控制;若重启,则中枢控制区清空所有临时数据进行从新计算。
优选的,所述CAD为一种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即通过计算机及其图形设备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工作。
优选的,所述NPDS图为中枢控制区对CAD元素进行扫描后得到的数据形成的图形,包括元素量级、分布的位置、密集程度以及元素的基本形状情况。
优选的,所述LDS为传入控制区模块得到的所有的日志数据。
优选的,所述步骤S5中集显模块对数据源进行标签显示的同时,中枢控制区模块清空传入控制区日志数据以及运动控制区的数据仓库,只保持显示模块持续显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CAD制图中一键智能编码标注方法,在基于CAD基本元素布局后,对元素进行智能编码标识,其智能标识系统由五大子系统组成,分别为中枢控制管理区、传入控制区、运动控制区、集显模块、缓冲仓库,子模块之间相互作用、控制配合实现智能编码功能;相比于传统纯手工编号,具有一键智能编号,节省实施人员的时间的优点,而且无区域的大小与数量限制,大大提高CAD制图中编码标注的效率和准确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CAD制图中一键智能编码标注方法,包括五个子系统模块,分别为中枢控制管理区模块、传入控制区模块、运动控制区模块、集显模块、缓冲仓库模块,各模块之间相互作用、控制配合实现智能编码功能,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方福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方福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628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