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强现实的装置、光引擎部件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62863.6 | 申请日: | 2017-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704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费永浩;蒋厚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7/01 | 分类号: | G02B27/01;G02B27/28 |
代理公司: | 11258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贺琳<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强 现实 装置 引擎 部件 方法 | ||
1.一种增强现实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发光光源、偏振分光子系统、第一图像源、第一光学子系统和第一融合子系统,所述第一光学子系统包括第一透镜组、第一1/4波片和第一反射面;
所述发光光源用于发射自然光;
所述偏振分光子系统用于将入射的自然光中的第一偏振光进行反射,经过反射的第一偏振光进入所述第一图像源;
所述第一图像源用于将入射的第一偏振光转化成第二偏振光,所述第二偏振光进入所述偏振分光子系统;
所述偏振分光子系统还用于将所述第二偏振光传输至所述第一光学子系统;
所述第一光学子系统的光路包括:所述第二偏振光经第一透镜组透射进入所述第一1/4波片,并经所述第一1/4波片传输至所述第一反射面;在经所述第一反射面反射之后,经反射的偏振光进入所述第一1/4波片,经所述第一1/4波片传输至第一透镜组,并由第一透镜组将经所述第一1/4波片传输来的第一偏振光透射进入所述偏振分光子系统;
所述偏振分光子系统还用于将所述第一偏振光进行反射,经反射的第一偏振光进入所述第一融合子系统;
所述第一融合子系统用于将入射的第一偏振光和入射的第一外部环境光进行融合,经融合的光入眼成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增强现实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至少两个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组中的一部分透镜用于汇聚光,所述第一透镜组中的另一部分透镜用于发散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增强现实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分光子系统包括第一偏振分束器;
所述第一偏振分束器为长方体状,所述第一偏振分束器包括位于中间的第一偏振分束件和位于所述第一偏振分束件周围的四个第二偏振分束件,所述第一偏振分束件为长方体状的偏振分束件,所述第二偏振分束件为三棱柱状的偏振分束件,且所述第二偏振分束件的底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一偏振分束件的每一个侧面均与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二偏振分束件的第一侧面贴合,形成正对的第一贴合面和第三贴合面,以及正对的第二贴合面和第四贴合面,所述第一侧面为所述第二偏振分束件底面直角所对应的侧面;
所述第一偏振分束器的光路包括:所述自然光或所述自然光中的第一偏振光射入第二偏振分束件到达所述第一贴合面,所述自然光中的第一偏振光经所述第一贴合面反射,到达所述第一图像源,所述第一偏振光经所述第一图像源反射成第二偏振光透射过所述第一贴合面,到达所述第四贴合面,所述第四贴合面将第一贴合面透射来的第二偏振光反射至所述第三贴合面,经所述第三贴合面透射出所述第一偏振分束器;
所述第一偏振分束器的光路还包括:所述自然光或所述自然光中的第一偏振光射入第二偏振分束件到达所述第四贴合面,所述自然光中的第一偏振光透射过所述第四贴合面,到达所述第三贴合面,经所述第三贴合面反射到达并透射过所述第二贴合面,到达所述第一图像源,所述第一偏振光经所述第一图像源反射成第二偏振光到达所述第二贴合面,经所述第二贴合面反射出所述第一偏振分束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增强现实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分光子系统还包括位于所述发光光源与所述第一偏振分束器之间的第一偏光片,所述第一偏光片用于滤除入射的自然光中的所述第二偏振光,输出入射的自然光中的所述第一偏振光至所述第一偏振分束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增强现实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发光光源和偏振分光子系统之间的光反射模组,所述光反射模组用于将入射的自然光反射至所述偏振分光子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增强现实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反射模组包括第一反射片和调光透镜;
所述自然光经所述第一反射片反射后通过调光透镜输入至所述偏振分光子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增强现实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分光子系统包括第二偏振分束器;
所述第二偏振分束器的光路包括:所述自然光或所述自然光中的所述第一偏振光入射至所述第二偏振分束器,所述自然光中的第一偏振光经所述第二偏振分束器反射至所述第一图像源,第一偏振光经所述第一图像源反射成第二偏振光透射出所述第二偏振分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6286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伺服驱动的抓取装置
- 下一篇:可变减速装置和平面多关节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