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五相光伏逆变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62652.2 | 申请日: | 2017-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692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9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刚;陈焕;闫飞朝;孙东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H02J3/44;H02M7/483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姜龙;徐迅 |
地址: | 20006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五相光伏 逆变器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五相光伏逆变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逆变器、五相滤波器、SVPWM模块、PMU模块以及反馈控制模块;
所述PMU模块与所述SVPWM模块电气连接,所述SVPWM模块与所述逆变器电气连接,所述逆变器与所述五相滤波器电气连接,所述反馈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电气连接于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线路上,所述反馈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SVPWM模块电气连接;
所述逆变器为五相PWM逆变器,所述五相PWM逆变电路的直流输入取自直流母线,交流经线性滤波电感并入交流电网;
所述反馈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变换器、第二变换器以及比较模块;所述第一变换器通过电流互感器与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线路相连接,所述第二变换器与所述SVPWM模块电气连接,所述比较模块电气连接于所述第一变换器和所述第二变换器之间;所述比较模块包括比较器和调节器;
所述比较器包括第一比较器和第二比较器,且所述第一比较器和所述第二比较器各自独立地为减法器和/或除法器;
与任一相火线相连接的所述电流互感器和通过锁相器Ⅱ连接到所述第一变换器;
与所述锁相器Ⅱ相连接的火线还连接有电压互感器,所述电压互感器与锁相器Ⅰ连接,调节器Ⅲ分别与所述锁相器Ⅰ、所述锁相器Ⅱ和所述第二比较器相连接;
其中所述调节器Ⅲ中的算法为:id*=Icos(θ1-θ2);其中,id*为输出的直流电流分量;I为电网侧额定电流有效值;θ1为任一相电压的相角;θ2为θ1所在相的电流的相角;
所述光伏逆变器系统包括断路器,所述断路器设置于所述滤波器的输出端线路上,且当所述逆变器输出侧的电压与电网电压同频、同相时,所述断路器合闸,其中,判断同频、同相的条件为:
其中,ε1为设定阈值,通常为0.95~0.98;u1(t)和u2(t)分别为光伏逆变器输出侧的电压和电网电压,其中,t为瞬时时间值;Tc为采样周期;
其中,在所述SVPWM模块的空间电压矢量图中,在每个扇区中都选用零矢量U0(11111),其中第1扇区的电压矢量作用顺序为:
U0(11111)→UM2(11101)→UL1(11001)→UL2(11000)→UL2(11000)→UL1(11001)→UM2(11101)→U0(11111);其他奇扇区以此类推;
第2扇区的电压矢量作用顺序为:
U0(11111)→UM2(11101)→UL3(11100)→UL2(11000)→UL2(11000)→UL1(11100)→UM2(11101)→U0(11111);其他偶扇区以此类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相光伏逆变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换器为abcde/dq变换器,所述第二变换器为dq/abcde变换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相光伏逆变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比较器为减法器,其运算过程为:iq-iq*,其中,iq为直流电流无功分量;iq*为输出的直流电流无功分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相光伏逆变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比较器为除法器,其运算过程为:其中,iq为直流电流无功分量;iq*为输出的直流电流无功分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相光伏逆变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比较器为减法器,其运算过程为:id-id*,其中,id为直流电流有功分量;id*为输出的直流电流有功分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相光伏逆变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比较器为除法器,其运算过程为:其中,id为直流电流有功分量;id*为输出的直流电流有功分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6265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