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白桦茸粉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62360.9 | 申请日: | 2017-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649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齐昌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浦东新区光明中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07 | 分类号: | A61K36/07;A61P35/00;A61P37/04;A61P35/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李艳;许亦琳 |
地址: | 2013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白桦茸 制备 切制 二氧化硫残留量 酵母菌 革兰阴性菌 黄褐色粉末 标准要求 多孔菌科 食品领域 药食同源 耐胆盐 沙门菌 需氧菌 霉菌 过筛 检出 | ||
本发明属于药食同源多孔菌科类食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桦茸粉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取白桦茸,进行净制;(2)将净制的白桦茸进行切制;(3)将切制后的白桦茸进行第一次干燥;(4)将第一次干燥后的白桦茸进行第二次干燥;(5)将第二次干燥后的白桦茸,进行粉碎、过筛,获得白桦茸粉。制备获得的白桦茸粉,为黄褐色粉末,气微,味淡。二氧化硫残留量≤30mg/kg,需氧菌总数小于2x103cfu/g;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小于2x102cfu/g;耐胆盐革兰阴性菌小于2x103cfu/g;沙门菌未检出,远远优于标准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食同源多孔菌科类食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桦茸粉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白桦茸,习用名称:桦树茸、桦褐孔菌,是一种生长于白桦树上的食用真菌。白桦茸为锈革孔菌科斜生纤孔菌Inonotus obliquus(Pers)Pilat的干燥子实体。白桦茸呈瘤状,外表黑灰,有不规则沟痕,平伏面长可达20cm,宽可达7cm,无柄。质硬,断面棕黄色。气味,味淡。
一般情况下,在鉴别时,其粉末呈黄褐色。菌肉菌丝薄壁至厚壁,通常分支且分隔,弯曲,交织排列,直径为3.5~6.5μm,无菌丝状刚毛。菌髓菌丝薄壁,稍厚壁,少分支,多分隔,沿菌管平行排列,紧密胶质化黏结,直径为2.7~3.6μm;子实层刚毛多,锥形或腹鼓状,黑褐色,壁厚,大小11~24×5~8μm;担子近棍棒状或桶形,具4个小梗并在基部具一横隔膜,通常内含一个大油滴,大小为12~17×7~9μm;拟担子的形状与担子相似,但略小。担孢子宽椭圆形,壁薄,平滑,内含一大油滴,7.2~10×5~7.5μm。水分按照《水分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快速测定法测定,不得过13.0%。二氧化硫残留量按照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通则2331)测定,不得过150mg/kg。
白桦茸是一种十分珍稀而名贵的药用真菌,白桦茸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防止癌细胞转移、复发,增强免疫能力。
因此,本发明希望能够提供一种适于服用的白桦茸的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桦茸粉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以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白桦茸粉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白桦茸,进行净制;
(2)将净制的白桦茸进行切制;
(3)将切制后的白桦茸进行第一次干燥;
(4)将第一次干燥后的白桦茸进行第二次干燥;
(5)将第二次干燥后的白桦茸,进行粉碎、过筛,获得白桦茸粉。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白桦茸的水分小于13.0%(质量百分比)。按照《水分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快速测定法测定。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白桦茸的二氧化硫残留量小于150mg/kg。按照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通则2331)测定。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净制包括步骤:水洗、润透。
优选地,水洗时用去离子水。
进一步地,可将白桦茸投入洗涤池或洗涤桶中,用清水洗净混杂在食材里的泥沙等杂质后,取出,将中间品置专用盛器内,润透。
优选地,步骤(2)中,采用切药机将净制后的白桦茸进行切片,片厚1~2㎜。可为不规则形片。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干燥为机械干燥或自然干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光明中医医院,未经上海市浦东新区光明中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623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药材的提取方法
- 下一篇:一种组合物及其在肛裂治疗中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