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岩石多场耦合蠕变试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60229.9 | 申请日: | 2017-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06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冯国瑞;张纯旺;金智新;宋选民;胡胜勇;张玉江;戚庭野;李振;王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12 | 分类号: | G01N3/12;G01N3/02;G01N15/08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任林芳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载杆 上盖 连通 导线孔 进油孔 底座 导线管道 多场耦合 进气管道 测量柱 抽排气 进油管 内腔体 孔道 腔内 煤矿开采 岩石 蠕变试验装置 导向立柱 底座中心 内部设置 腔体孔道 蠕变实验 上盖中心 试验设备 导向柱 流体孔 密封性 体内部 减小 内腔 腔体 试件 装配 保证 | ||
1.一种岩石多场耦合蠕变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线孔(1)、进油孔(2)、底座(3)、下加载杆(8)、上加载杆(9)、内腔体(11)、导向柱(12)和上盖(14),底座(3)下方分别布置有导线孔(1)和进油孔(2),底座(3)中心固定下加载杆(8),加载杆(8)两侧分别为进油管(7)和腔内测量柱(6),进油管(7)与进油孔(2)连通,下加载杆(8)内设置有导线管道(8-2),导线管道(8-2)以及腔内测量柱(6)均与导线孔(1)连通,导向立柱(12)装配在底座(3)和上盖(14)之间,上盖(14)下侧固定有内腔体(11),上盖(14)一侧布置抽排气孔道(13),抽排气孔道(13)与内腔体(11)内部连通,上盖(14)中心设有上加载杆(9),上加载杆(9)内部设置有进气管道(9-1),进气管道(9-1)与进流体孔(17)连通,上加载杆(9)和下加载杆(8)之间设置试件(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石多场耦合蠕变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腔体(11)包括由腔体壁板围成的试验空腔(11-1),腔体壁板内设有电热丝(11-2),电热丝(11-2)外侧设置保温石棉(11-3),电热丝(11-2)与保温石棉(11-3)用板隔开,电热丝(11-2)与温控接线柱(1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岩石多场耦合蠕变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加载杆(8)顶部周侧设有杆周凹槽(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岩石多场耦合蠕变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加载杆(9)的进气管道(9-1)底部设置有蜂孔加载头(9-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岩石多场耦合蠕变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3)上在腔体内外壁间设置有凸出的双层O型橡胶密封圈(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岩石多场耦合蠕变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加载杆(9)通过高压油缸密封圈(15)和上盖(14)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6022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法兰薄壁件试压工装
- 下一篇:一种气压作用下孔道岩石试件的蠕变试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