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发动机气缸盖挺杆孔的大间隙侧通孔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59258.3 | 申请日: | 2017-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58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杨程日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程日 |
主分类号: | F02F1/42 | 分类号: | F02F1/42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王官明 |
地址: | 31802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发动机 缸盖 挺杆孔 间隙 侧通孔 | ||
汽车发动机气缸盖挺杆孔的大间隙侧通孔,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盖本体,气缸盖本体中制有进气道、排气道、挺杆孔和油腔室,在进气道的侧壁制有进气道壁,排气道的侧壁制有排气道壁,挺杆孔的侧壁制有挺杆环壁,挺杆环壁的下端制有圆弧过渡面,左侧的挺杆环壁下端与进气道壁之间有左小间隙,左侧的挺杆孔经左小间隙与左侧的油腔室相通,在进气道壁外壁制有左凹弧面,左凹弧面与左侧挺杆环壁的圆弧过渡面相对应,在右侧的挺杆环壁下端与进气道壁之间有右小间隙,右侧的挺杆孔经右小间隙与右侧的油腔室相通,在排气道壁外壁制有右凹弧面,右凹弧面与右侧挺杆环壁的圆弧过渡面相对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发动机气缸盖,特别是涉及汽车发动机气缸盖挺杆孔的大间隙侧通孔。
背景技术
在发动机的气缸盖中都会制有挺杆孔,挺杆孔的一侧制有油腔室,在挺杆孔与油腔室之间有挺杆环壁挡住,仅有小间隙使两者相通,已有技术通常是将挺杆环壁的下端制成直角过渡,且与该直角过渡处相对应的进气道侧壁以及排气道侧壁为平面,该结构导致该位置的间隙十分小,这样在加工挺杆孔和附近的结构时所产生的钻屑等杂质容易卡在该小间隙位置,从而影响产品的清洁度,甚至导致该位置堵塞,造成整个发动机气缸盖报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增加挺杆环壁与进气道侧壁以及排气道侧壁的间隙,且圆滑过渡,有利于钻屑等杂质通过,提高产品清洁度的汽车发动机气缸盖挺杆孔的大间隙侧通孔。
本发明汽车发动机气缸盖挺杆孔的大间隙侧通孔的技术方案是: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盖本体,气缸盖本体中制有进气道、排气道、挺杆孔和油腔室,在进气道的侧壁制有进气道壁,排气道的侧壁制有排气道壁,挺杆孔的侧壁制有挺杆环壁,挺杆环壁的下端制有圆弧过渡面,左侧的挺杆环壁下端与进气道壁之间有左小间隙,左侧的挺杆孔经左小间隙与左侧的油腔室相通,在进气道壁外壁制有左凹弧面,左凹弧面与左侧挺杆环壁的圆弧过渡面相对应,在右侧的挺杆环壁下端与进气道壁之间有右小间隙,右侧的挺杆孔经右小间隙与右侧的油腔室相通,在排气道壁外壁制有右凹弧面,右凹弧面与右侧挺杆环壁的圆弧过渡面相对应。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动机气缸盖挺杆孔的大间隙侧通孔,主要特征是在挺杆环壁的下端制有圆弧过渡面,在进气道壁的外壁制有左凹弧面,左凹弧面与左侧挺杆环壁的圆弧过渡面相对应,在排气道壁的外壁制有右凹弧面,右凹弧面与右侧挺杆环壁的圆弧过渡面相对应,这样可增大挺杆环壁与进气道壁以及排气道壁之间的间隙,并且使该位置过渡更加圆滑,从而在加工挺杆孔和附近的结构时所产生的钻屑等杂质不会卡在该左、右小间隙位置,使钻屑更容易被冲洗出来,提高产品的清洁度,保证其使用寿命,减少废品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汽车发动机气缸盖挺杆孔的大间隙侧通孔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汽车发动机气缸盖挺杆孔的大间隙侧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的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气缸盖挺杆孔的大间隙侧通孔,如图1—图4所示,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盖本体1,气缸盖本体中制有进气道2、排气道3、挺杆孔4和油腔室5,在进气道的侧壁制有进气道壁6,排气道的侧壁制有排气道壁7,挺杆孔的侧壁制有挺杆环壁8,挺杆环壁的下端制有圆弧过渡面9,左侧的挺杆环壁8下端与进气道壁6之间有左小间隙10,左侧的挺杆孔4经左小间隙与左侧的油腔室5相通,在进气道壁6外壁制有左凹弧面11,左凹弧面与左侧挺杆环壁8的圆弧过渡面9相对应,在右侧的挺杆环壁8下端与进气道壁6之间有右小间隙12,右侧的挺杆孔4经右小间隙与右侧的油腔室5相通,在排气道壁7外壁制有右凹弧面13,右凹弧面与右侧挺杆环壁8的圆弧过渡面9相对应。主要特征是在挺杆环壁8的下端制有圆弧过渡面9,在进气道壁6的外壁制有左凹弧面11,左凹弧面与左侧挺杆环壁8的圆弧过渡面9相对应,在排气道壁7的外壁制有右凹弧面13,右凹弧面与右侧挺杆环壁8的圆弧过渡面9相对应,这样可增大挺杆环壁与进气道壁6以及排气道壁7之间的间隙,并且使该位置过渡更加圆滑,从而在加工挺杆孔4和附近的结构时所产生的钻屑等杂质不会卡在该左、右小间隙10、12位置,使钻屑更容易被冲洗出来,提高产品的清洁度,保证其使用寿命,减少废品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程日,未经杨程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592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VTOL固定翼无人机及其固定翼结构
- 下一篇:一种防脱防感染儿童体温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