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性基团接枝的β-环糊精功能单体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58893.X | 申请日: | 2017-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71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刘智敏;庄炳权;刘育坚;许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B37/16 | 分类号: | C08B37/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性 基团 接枝 环糊精 功能 单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手性基团接枝的β‑环糊精功能单体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本发明以单‑6‑O‑(对甲基苯磺酰基)‑β‑环糊精为原料,采用手性衍生化试剂D‑青霉胺,置于水‑三乙醇胺混合体系中,反应得到所述β‑环糊精功能单体,能在水和有机溶剂中溶解,同时,在手性β‑环糊精的支链上引入巯基基团,可发生点击反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功能单体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性基团接枝的β-环糊精功能单体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环糊精(Cyclodextrin,CD)被誉为继冠醚之后的第二代超分子,广泛应用于分子识别、色谱分离、药物释放、化学传感器、模拟酶催化等领域[1]。然而,β-CD母体化合物在实际应用中,受到分子极性、溶解度的限制,人们开始合成各种新颖的环糊精衍生物。修饰后β-CD保留了母体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一些官能基团的引入也使得功能化β-CD更容易参与各种化学反应,并在稳定性、分子识别性能方面得到明显改善[2]。
β-CD是由7个葡萄糖分子以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筒状化合物,要将β-CD进行衍生化,一般是先进行磺酰化,然后进行反应接上所需要的官能团。6位羟基上取代的单-6-O-(对甲基苯磺酰基)-β-环糊精是合成β-环糊精衍生物的一个重要中间体[3,4]。在单-6-O-(对甲基苯磺酰基)-β-环糊精中引入手性功能单体,可作为新颖的b-环糊精类功能单体。
参考文献
[1] 许志刚,刘智敏,石杰兰,陆遥. 环糊精分子印迹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 化学试剂,2013,35(1) :32 -36.
[2] 冯锋,刘育坚,许志刚.β-环糊精类试剂的发展及应用研究[J]. 化学试剂,2015,37(1):1002-1004.
[3] 张毅民, 张国栋, 甘永江, 苑珊, 王虹. 系列单取代烷氧基-2-羟丙基-β-环糊精的合成与表征[J]. 有机化学, 2006, 26(6): 860-865.
[4] 周婕, 杨亦文, 任其龙. 单取代对甲苯磺酰环糊精在树脂上的吸附分离特性[J]. 应用化学, 2006, 23(8): 821-825。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性基团接枝的β-环糊精功能单体,同时提供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等优点,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手性基团接枝的β-环糊精功能单体的合成方法,环糊精与衍生化试剂按照摩尔比为1.0:1.0~5.0,置于水-三乙醇胺混合体系中,在温度为75℃至94℃反应8~12h,得到所述β-环糊精功能单体。反应式如下:
所述环糊精为单-6-O-(对甲基苯磺酰基)-β-环糊精。
所述衍生化试剂为D-青霉胺。
所述水-三乙醇胺混合体系中水和三乙醇胺的体积比为3: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合成新型的手性基团接枝的衍生化β-环糊精功能单体。且合成方法只需一步,在三乙醇胺水溶液中,合成方法简便易行;
2、D-青霉胺单取代β-环糊精,在环糊精上引入巯基,可进行巯基点击反应;
3、合成的产物纯化简便,易于操作和控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所述内容。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588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