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蚬木的山地种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58892.5 | 申请日: | 2017-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0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李贵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新县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H4/00;A01B79/02;A01G13/00;A01C21/00;C05G3/04 |
代理公司: | 南宁市来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8 | 代理人: | 李瑞环 |
地址: | 532300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山地 种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蚬木树的山地种植方法,通过培育组培苗,配合合理选址、整地改造和管理手段,种植的蚬木成活率高,后期长势旺盛,抗病能力强,成林后材质好,产量高。用蚬木组培苗作为育苗手段,改变了传统蚬木自然种子繁育成活率低的缺点,培育完后移栽,通过后期使用蚬木专用肥改良土壤,平衡营养,促进蚬木吸收养分,提高肥料利用率;后期成林后使用注干剂及时、有效的防治病虫害,减少病虫害带来的损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树木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蚬木树的山地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蚬木,拉丁学名:
蚬木适生于肥沃的钙质土壤,是石灰岩山地的特有树种,不适宜酸性土,在贫瘠的砖红壤性土上生长停滞,甚至死亡。耐旱性强,抗涝性弱,土壤排水不良甚至雨季短暂积水,都可致死。生长速度中等,树高、胸径的连年生长高峰分别出现在10~15、25~30龄阶,此时年生长量分别在1米和1厘米以上。在中等立地条件下,45年生林木树高约25米,胸径30厘米,树干材积近1立方米。3~4月开花,6月上、中旬果实成熟,6月下旬蒴果开裂,种子散失,故宜及时采种。新鲜种子每千克4600~5000粒,10天内发芽率高达95%,贮藏20~30天后发芽率降至60~80%,超过2个月则完全不发芽。因此宜随采随播。1.5年生苗高约70厘米,即可出圃造林。可适当密植,株行距1.5乘1.5米。定植后每年至少抚育1~2次,直至幼林郁闭。可用择伐或小面积皆伐。天然更新良好,萌芽力强,也可进行萌芽更新。害虫主要有蚬木球粉蚧、舞毒蛾、油茶毒蛾和龟背天牛蛀干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蚬木的山地种植方法,通过培育组培苗,配合合理选址、整地改造和管理手段,种植的蚬木成活率高,后期长势旺盛,抗病能力强,成林后材质好,产量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蚬木的山地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择排水好、土壤钙质丰富的山地作为种植地。
(2)整地改造:在种植地内撒入5~10吨甘蔗糖蜜发酵液残渣,粉垄深翻50~60cm;用地膜覆盖6个月后改造完毕。
(3)每亩施入2~3吨蚬木专用肥,用粉垄机械打入地中,耙平待种。
(4)将培养好的蚬木组培苗挖坑移栽入种植地中,移栽密度为60~80棵/亩。
(5)田间管理:间伐:根据蚬木苗木生长情况,每隔两年挑选病弱苗伐去,留下健壮苗木,10年内保持种植密度为15~25株/亩;追肥:每年在在立冬前后使用一次蚬木专用肥,挖环沟施入后覆土;除草:不使用除草剂,当杂草长至20cm高时,使用粉垄机械打入地中或让其自然风干,作为绿肥;病虫害防治:每年在开春时对苗木喷施25%吡唑醚菌酯乳油和1.5%阿维菌素乳油,每年防治一次,当苗木长至5m以上时,使用注干剂防治病虫害。
所述组培苗的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新县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未经大新县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588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移动照明系统
- 下一篇:一种窄流道闭式叶轮精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