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身份鉴定方法、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58376.2 | 申请日: | 2017-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10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牛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32 | 分类号: | G06F21/32;G06K9/00;G06K9/62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特普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5 | 代理人: | 林彦之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脸识别 验证通过 验证 终端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身份证信息 电子装置 身份鉴定 采集 多重身份验证 比对验证 人脸图像 提醒用户 头像照片 用户身份 终端采集 身份证 发送 返回 | ||
1.一种身份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01、第二终端获取第一终端采集并发送的身份证信息;
步骤02、第二终端对该身份证信息有效性进行验证,若验证通过则进入步骤03,若验证不通过则提醒返回第一终端重新采集;
步骤03、第二终端对该用户进行人脸识别验证,所述人脸识别验证通过采集用户人脸图像并与身份证头像照片进行比对验证,若验证通过则进入下一步操作,若验证不通过则提醒用户重新进行人脸识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01包括:第一终端发送服务请求至第二终端,第二终端接收到该请求后,发送身份验证指令至第一终端,第一终端收到该指令后,开启位于第一终端的身份证鉴别仪采集身份证号码、头像照片,并将身份证号码、头像照片保存在第一终端的文件服务器上,同时形成相应的识别ID编码发送至第二终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02包括:第二终端通过与第三方身份核查网连接的接口从核查网上获取该身份证号码对应的用户信息,同时将核查网上的用户照片与采集的身份证头像照片进行比对验证,若两张照片的相似度超过第一阈值,则验证通过,若低于第一阈值,则验证不通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03包括:人脸识别验证包括人脸采集、人脸特征定位、人脸特征提取和人脸特征相似度比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脸采集包括打上人脸坐标并检测是否有人脸,评估拍摄质量,截图人脸图像;所述人脸特征定位包括对人脸的多个包含器官的特征进行定位;所述人脸特征提取包括根据预设提取规则,提取每个特征的多个特征信息;所述人脸特征相似度比对包括将提取到的多个特征信息与用户身份证头像照片的特征信息进行逐一比对,若得到的相似度高于第二阈值,则判断为人脸识别验证通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04:第二终端对用户进行声纹识别验证,若该验证通过则进入下一步操作,若验证不通过则提醒用户重新进行声纹识别验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声纹识别验证包括音频采集、声纹特征提取、声纹相似度比对,若声纹比对相似度超过第三阈值,则声纹验证通过,若声纹比对相似度低于第三阈值,则声纹验证不通过。
8.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被处理器执行的身份鉴定系统,所述身份鉴定系统包括:
身份证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用户的身份证信息,包括身份证头像照片以及身份证号码,并对头像照片进行去网纹化处理。
身份证验证模块,用于对采集到的身份证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包括对身份证有效期的验证以及身份证头像照片是否与第三方身份核查网的照片是否一致。
人脸识别模块,包括人脸采集子模块、人脸特征定位子模块、人脸特征提取子模块和人脸特征相似度比对子模块,人脸采集子模块用于采集用户活体人脸的照片,人脸特征定位子模块用于定位位于采集框架内的用户人脸特征部位,人脸特征提取子模块用于对定位的特征进行特征提取,人脸特征相似度比对用于对提取的人脸特征与第三方核查网的照片进行相似度比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鉴定系统还包括声纹识别模块,包括音频采集子模块、声纹特征提取子模块、声纹比对子模块,音频采集子模块用于采集用户的声音并对其进行去噪音化处理,声纹特征提取子模块用于对采集到的音频进行声纹特征的提取,声纹比对子模块用于将采集到的声纹特征与用户已存档的声纹特征进行相似度比对验证。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身份鉴定系统,所述身份鉴定系统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所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身份鉴定方法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5837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