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光电比色法的余氯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57728.2 | 申请日: | 2017-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261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尹娥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雷磁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 |
代理公司: | 上海诺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8 | 代理人: | 韩国辉 |
地址: | 201805 上海市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余氯检测装置 光电比色法 测量控制电路 显示屏 采集信号 测量过程 缓冲液瓶 溶液颜色 比色管 光电管 控制阀 试剂泵 显色液 样品泵 显色 余氯 电路 测量 分析 | ||
一种用于光电比色法的余氯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测量控制电路(1),显示屏(2)、试剂泵(3)、显色池(4)、样品泵(5)、控制阀(6)、显色液瓶(7)和缓冲液瓶(8),所述测量控制电路(1)与所述显示屏(2)连接装于面板(9)上,本用于光电比色法的余氯检测装置,通过比色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由光电管采集信号,再通过电路的精准计算和处理,分析溶液的余氯值,降低了测量过程,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物质成分分析仪器技术领域,具体讲就是涉及一种用于光电比色法的余氯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余氯又称为游离余氯或活性游离氯或潜在游离氯,以次氯酸、次氯酸盐离子和单质氯的形式存在于水体中,总氯又称为总余氯,即游离余氯和氯胺、有机氯胺类等化合氯的总称。氯以单质或氯酸盐形式加入水中后,经水解生成游离氯,包括含水分子氯、次氯酸和次氯酸盐离子等形式,其相对比例决定于水的pH值和温度,在一般水体的pH值下,主要是次氯酸和次氯酸盐离子。游离余氯与铵和某些含氮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化合氯,氯与铵反应生成氯胺:一氯胺、二氯胺和三氯化胺。游离余氯和化合氯二者能同时存在于水中。经氯化过的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的出水,通常只含化合氯。水中氯的来源主要是饮用水或污水中加氯以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电镀废水中加氯分解有毒的氰化物。氯化作用产生的不利影响是可使含酚的水产生氯酚,还可生成有机氯化合物,对人体十分有害,并可因存在化合氯而对某些水生物产生有害作用。因此,出厂水中氯的含量是水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市场上对大多数是通过传感器和二次表两部分组成,传感器部分包含流通池或沉入式安装支架和余氯电极两部分。传感器的安装管路较多,成本较大,在测量过程中,也要定期清洗已保证测量的数值的准确性导致整个测量过程复杂,容易降低测量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的的水中在线余氯检测装置测量过程复杂,测量准确性低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光电比色法的余氯检测装置,通过比色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由光电管采集信号,再通过电路的精准计算和处理,分析溶液的余氯值,降低了测量过程,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设计的一种光电比色法的余氯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测量控制电路,显示屏、试剂泵、显色池、样品泵、控制阀、显色液瓶和缓冲液瓶,所述测量控制电路与所述显示屏连接装于面板上,所述试剂泵的输出端与所述显色池相连,所述试剂泵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显色液瓶和所述缓冲液瓶相连接,所述显色池的中间装有显色管用于溶液反应池,所述显色池的前面装接收管,所述显色池的后面装发光管,所述显色池的上面连接所述试剂泵的输出端,所述显色池的左边接排液管,所述显色池的右边连接所述样品泵输出端,所述样品泵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阀的输出端,所述样品泵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显色池,所述控制阀的输入端一端连接所述样品泵,另一端置于空气中,所述显色液瓶和缓冲液瓶放置在机箱底部的卡槽内固定,电源开关位于所述试剂泵的右下方。
进一步,所述试剂泵为双通路试剂泵。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光电比色法的余氯检测装置,通过比色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由光电管采集信号,再通过电路的精准计算和处理,分析溶液的余氯值,降低了测量过程,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雷磁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雷磁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577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